轉型互聯網險企后,國泰產險已三年持續盈利且利潤空間不斷擴大。2022年上半年,國泰產險實現凈利潤7000余萬元,同比增加1850萬元,綜合成本率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這家2021年保費收入約50億元的中小產險公司,成了傳統險企科技轉型的一個觀察窗口。
“在中小財險公司經營承壓的背景下,科技轉型是戰略性選擇。”國泰產險副總經理(主持工作)趙承近期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國泰產險積極拓展傳統保險未覆蓋的細分領域,持續深耕互聯網優勢業務,持續積累數智服務能力,通過建立自主開發的“數智雙驅動系統”賦能保險全流程服務,強化市場競爭力。
【資料圖】
擺脫同業競爭:聚焦細分市場 打造全流程數智服務體系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互聯網金融行業快速發展,互聯網財產保險迅速走進人們的視野。自2016年起國泰產險開啟科技轉型之路。幾年大刀闊斧的改革之后,國泰產險從一家持續虧損的傳統險企轉型成科技業務占比達90%的互聯網險企,近年來的成績單顯示,盡管轉型不易但成果已經開始顯現。
數據顯示,國泰產險2020年開始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0.6億元;2021年在結構優化與投資收益雙重因素作用下,實現1.17億元盈利,同比增長88.71%;2022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7000余萬元,同比增長36%,綜合成本率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
趙承表示,近年來,公司重點打造小前臺+大中臺模式的“數智雙驅動系統”,跑通“保險+科技+服務”新模式,實現營銷端、產品端、風控端、合規端、理賠端全流程線上化,領跑細分市場創新賽道。
經營環境日趨復雜對險企的風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趙承表示,在“科技保險”戰略轉型的過程中,也驅動著公司風險管理能力加速向智能化發展。其中最大挑戰是如何實現風險管理“高效和高能”,傳統的風險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全面風險管理的需求。目前公司上線的“哈雷智能精算系統”已實現標準化條款管理和自動化需求對接,降低人工填報材料的操作風險和時間成本。同時不斷完善產品開發管理機制,提升產品開發質量,為解決傳統風險管理難點提供了很好的契機,是公司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夯實核心能力:精細化運營重塑服務價值鏈
伴隨內、外部環境的巨大變化和行業經營理念的更新迭代,中小險企持續承壓,國泰產險在經營理念重塑和轉型升級上做了很多探索和實踐。
趙承介紹,首先,在經營和服務模式變革過程中,通過建立核心系統研發重塑公司核心競爭力;其次,面對傳統模式決策效率較低的弊端,持續升級“營銷+風控+理賠”智能引擎,實現智能化、敏捷化、規模化升級改造;第三,引進兼具互聯網思維和傳統保險背景的復合型人才,建立了面向未來的組織陣型;最后,在堅持回歸保險本源的這一基調下,將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置于首位,構建“智能消保管理體系”,助力保險供給側優化。
近幾年,中國保險行業高速發展,保險消費者對保險理賠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已經由保費規模轉變為保險服務的競爭,優質的保險理賠服務已成為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趙承表示,中小險企在理賠服務上存在理賠服務模式單一、用戶體驗差等問題。要想提升客戶的理賠體驗,需匹配大量人力,成本投入巨大。為了解決理賠服務質效低下的問題,國泰產險獨創了“AI+專家智庫”理賠服務模式。“智能引導式理賠”是根據理賠專家的作業經驗提煉出標準作業規范(即理賠作業SOP),將理賠線下作業過程進行標準化,結合專家的理賠經驗,形成專家知識庫。配合越來越成熟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整合第三方標準庫資源,按產品+場景+事故原因等多維度條件組織智能化引導理賠作業模式。此項創新舉措解決了理賠團隊與業務規模不匹配的發展瓶頸。
如今,數字化已成為國泰產險的核心能力。趙承表示:“我們的產品開發能力、系統對接能力、風控定價能力、理賠服務能力等得到了合作方的好評,爭取了更廣泛的合作領域。未來將推動所有功能全面‘上云’,依托云計算能力、區塊鏈技術,實現業務創新。持續優化運營方式、加強風控措施、提升理賠能力,打造極致客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