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創業板注冊制改革落地滿兩周年。兩年以來,全新的創業板功能更完備,聚焦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支持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做優做強。期間,44家深企在創業板發行上市。
2020年8月24日,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平穩落地,首批18家企業上市,標志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記者從深交所獲悉,兩年間,截至8月23日,注冊制下新上市公司共355家,占創業板公司總數的30%,總市值超2.6萬億元,占板塊整體市值的21%,近9成公司為高新技術企業,近6成公司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以來,板塊包容性顯著更強,板塊吸引力大幅提升。截至8月23日,創業板注冊制已累計受理首發企業1017家,平均每個交易日受理2.1家企業,受理效率全市場最高。
與此同時,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積極服務“雙區”建設,深圳企業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截至8月23日,創業板大灣區公司共239家,占比20%,其中注冊制下新上市公司共68家;深圳企業創業板上市141家,占板塊總公司數量的12%,其中注冊制下新上市公司44家。
借助資本市場,一大批深圳企業發展壯大。一方面,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激發了企業創新能力,2021年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對PCB設備需求進一步提升,今年上半年大族數控抓住了市場發展的機遇,營業收入同比提升84.6%,凈利潤同比提升130%;另一方面,傳統行業也煥發新動能,屬于紡織業的穩健醫療,其自主研發的全面水刺無紡布技術,有效推動了我國醫用敷料技術的革新,在膠黏產品配方、醫用聚氨酯材料和高分子超吸水材料等核心原料工藝配方上持續研發升級。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余凌曲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落地后,市場包容性更強,更加關注企業未來的成長發展,這給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走上發展快車道創造了條件。根據創業板“三創四新”的板塊定位,改革也為創新創業指明了方向,引導中小企業發展中不斷形成專精特新的競爭實力。
“在當前經濟穩增長的背景下,傳統行業要守住不滑坡,更重要的是要提升新經濟的比重。今年上半年,深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迅速,在這一經濟數據背后,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為新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融資渠道,體現出資本市場改革在穩增長中的重要作用。”余凌曲說。(記者 熊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