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在步入老齡社會的今天,我國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正當其時。深挖銀發經濟的市場潛力,不僅能夠帶來經濟上的增長,還有利于增進老年人福祉。各級政府要著力解決銀發經濟發展的堵點,精準出臺政策,讓銀發經濟成為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億人,占總人口比重達14.2%。按照聯合國標準,65歲以上人口的占比超過7%即為“老齡化社會”,14%以上為“老齡社會”,超過20%為“超老齡社會”。老齡社會的出現與發展,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機遇。經濟界、產業界和學術界的一些專家預計,銀發經濟將會成為未來中國市場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1
銀發經濟是“朝陽經濟”
所謂銀發經濟,又稱老年產業或老齡產業,指的是隨著社會老齡化而產生的專門為老年人消費服務的產業。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步伐加快,銀發經濟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因為擁有數以億計的消費群體,市場潛力龐大,所以銀發經濟也被稱為“朝陽經濟”。
正如一些投資者所說的,人類在20世紀發現、發展、繁榮了兒童經濟和婦女經濟,在21世紀則發現了銀發經濟。銀發經濟在我國持續升溫,潛力巨大。其包括的范圍十分廣泛,有衛生健康服務、家政服務、日常生活用品、保險業、金融理財、旅游娛樂、房地產、教育、咨詢服務等領域。由于老年人口數量龐大,銀發經濟具有極大挖掘價值。
銀發經濟大致可分為日用品經濟、醫療保健經濟和服務類經濟等。日用品經濟主要是指滿足老年人日常吃穿住行需求的經濟活動。醫療保健經濟主要是指滿足老年人醫療和健康需求的經濟活動。服務類經濟包括與老年人休閑、旅游、飼養寵物等相關的經濟活動。這三大類銀發經濟都很重要。隨著醫療條件的改善、老年人壽命的不斷增加、社會生活質量的持續提高,服務類經濟在銀發經濟中的占比將越來越大。
正因為如此,我國近年來愈加重視銀發經濟,適時出臺政策,積極推動銀發經濟的發展。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發展養老服務和推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納入了擴大內需戰略。2021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兩會記者會上指出,老齡產業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朝陽產業,它帶來了多樣化的需求。同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印發,提出積極培育銀發經濟,發展適老產業,大力發展養老相關產業融合的新模式、新業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推動銀發經濟發展提出了四項具體措施。
2
發展銀發經濟的機遇和挑戰
老齡人口的快速增長,為銀發經濟發展提供了市場基礎。統計數據顯示,2016—2020年間,我國銀發經濟市場規模持續上升。2020年達5.4萬億元,預計2021年達到5.9萬億元。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預計到2030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可達13萬億元。而根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測算,中國老齡產業產值將在2050年突破100萬億元。隨著老齡化不斷深化,銀發經濟正在一步一步由幕后走向臺前,逐漸成為社會經濟不可忽視的增長點,為我國經濟帶來更多機遇。
具體而言,一是,促進老齡用品、產業和相關服務的生產和消費,有利于新的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銀發經濟是以企業為供給者、以老年人為需求者的綜合性產業經濟體系,其產品與服務涵蓋了第一、二、三產業。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發展銀發經濟不只是為了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時也是為了擴大內需,從而推動新的產業和產業鏈的形成。二是,發展銀發經濟有利于創造更多就業,也能促進一部分低齡老年人“再就業”。三是,加快相關金融產品開發,有利于為資本和金融市場帶來新的財源,構建和發展多層次的資本與金融市場,促進資本流動與金融服務迭代。
老年人雖然總體上消費力不及中青年人,但仍然不可小覷。尤其是現在一些老年人的觀念發生了改變,愿意將一生的積蓄用于自己的晚年生活,而不只是作為后代的遺產。這樣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他們大手筆置業、購物、旅游、康養等,消費需求旺盛。
老年人口不是負擔,而是可以開發利用的資源。這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觀念之一,發展銀發經濟的意義不是僅限于解決老年人的問題,規模巨大的老年人口是可以促進相關產業發展乃至拉動經濟增長的一種動力。
除了機遇,銀發經濟也帶來了挑戰。首先是市場觀念需要更新。企業要把老年人當作重要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在適老化改造上要下足功夫。其次,專門針對老年人實施詐騙的案件時有發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群體辨識能力不強、認知結構陳舊等弱點,編造謊言,設置各種陷阱坑騙老人的錢財,嚴重侵害了老年群體的合法權益。政府要精準打擊針對老年人的坑蒙拐騙行為,讓老年人買得放心、用得安心、活得舒心。
3
促進銀發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第一,做好發展銀發經濟的頂層設計。政府有關部門、研究機構、高校等應該對新時代我國如何發展銀發經濟進行深入研究,提出系統的宏觀構想與具體的政策設計。要解決銀發經濟的頂層設計問題,就需要制定老齡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出臺老齡產業指導目錄、編制老齡產業發展專項規劃。
第二,推進銀發經濟人才隊伍建設。無論是老年人產品的創新,還是養老服務的供給,最終都要落實到人才的身上。隨著銀發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量和需求類型也隨之增加。就養老護理來說,需要通過引才、育才建設一支素質優良、專業勝任、數量充足的養老護理隊伍,滿足老年人的養老護理需求。同時也要在高校開設相關專業,加強老年醫學人才培養。在從業資格上,需要盡快建立從業資格證書與準入制度,確保從業人員有政府認可的準入資質。
第三,加強銀發經濟市場監管。《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市場監管等部門要加強監管,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維護老年人消費權益,營造安全、便利、誠信的消費環境。市場監管要主動跟上銀發經濟市場發展的腳步,主動出擊,而非被動應對,加強保健、養老服務等相關產品與服務行業的監督與管理,加快網絡監管體系的建設與完善,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以強有力的市場監管助推銀發經濟發展。
第四,深化老年普法教育。相關部門應該向老年人進行普法宣傳教育,讓他們對常見的詐騙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們的防范意識,從根源上杜絕老年人上當受騙的可能。普法工作不僅要進社區,還要進家庭,包括對老年人的子女也要進行普法教育,幫助老年人識別詐騙,切實守住老年人的“錢袋子”。
總而言之,在步入老齡社會的今天,我國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正當其時。深挖銀發經濟的市場潛力,不僅能夠帶來經濟上的增長,還有利于增進老年人福祉。各級政府要著力解決銀發經濟發展的堵點,精準出臺政策,讓銀發經濟成為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胡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