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料中帶著“小偏差”。繼上周逆回購和MLF雙雙降息之后,8月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22日如期下調,不過長短期品種幅度不對稱。從債券市場表現來看,此前的“意外”降息似乎已經透支了影響。
上周10年期國債利率大幅走低約15bp,一舉從2.75%附近跌破2.60%關口,最低至2.58%,收益率曲線也從“牛陡”轉向“牛平”,而今日的LPR下調之事已在預期中,長債延續高位震蕩,只是1年期LPR僅下調5個基點,使得短債略承壓,收益率曲線前端小幅上翹。
(相關資料圖)
業內觀點認為,央行降息逐步落地后,長債交易表現亮眼,這是由于此前資金面寬松支撐的短債利好已經提前消化,中長端券種借著“降息之名”實現補漲。多數機構預期,債市尚未到調整階段,建議繼續以杠桿和久期策略為主,未來一段時間內,長端收益率下行仍有空間,壓平的走勢也不會輕易改變。
流動性有望保持充裕 政策利率仍存繼續下調空間
8月中旬以來,在此前流動性充裕的背景下,出于對實體經濟的進一步支撐目的,央行開啟了新一輪的降息進程。
央行上周一(8月15日)開展4000億元MLF操作和2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均下降10BP。今日(8月22日),央行公布了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LPR為3.65%,較此前的3.70%下調5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為4.30%,較此前的4.45%下調15個基點。本次的LPR調降事件符合市場預期,不過長短期的非對稱性調降使得市場表現和解讀略有分歧。
業內觀點稱,近期的降息主要是由于2022年以來企業貸款利率已下行很多,繼續下調空間有限,因此監管部門希望通過調降5年期LPR引導房貸利率下行,刺激地產銷售和其他經濟環節的進一步復蘇。可以說,此次下調LPR,打開了房貸利率繼續下行的空間。
與此同時,8月18日國常會提出要“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指導作用,支持信貸有效需求回升,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本次LPR的下調順應了“在擴大需求上積極作為”的要求,將有利于打通“寬信用”通道,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拉動消費需求增長,優化信貸結構。
回顧近三年政策利率的變化情況,2019年8月至2022年1月,5年LPR下調幅度往往為1年LPR下調幅度的一半,反映出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支持。
數據顯示,今年1月MLF利率下調10bp,1年和5年LPR分別下調10bp、5bp;5月MLF利率未下調,1年LPR也未下調,5年LPR下調15bp;8月MLF下調10bp,此次1年和5年LPR分別下調5bp、15bp。近兩次5年期下調幅度更大的非對稱調整,與2019年8月至2022年1月期間1年期下調幅度更大的差別,反映出當前對居民住房貸款的支持,以促進地產恢復,減小地產鏈對經濟的拖累效應。
廣發固收劉郁指出:“未來LPR和MLF利率可能存在繼續下調的空間。此次降息后,首套房貸利率與歷史上的折扣優惠之后的房貸利率相比,仍然略高。未來下調MLF利率,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推動地產鏈修復,以及減輕居民債務負擔。”
“為繼續支持實體經濟融資降成本,流動性充裕的狀態有望延續。財政支出仍是補充流動性的重要因素。今年以來,財政退稅等因素推動的銀行存貸差擴大,對應銀行在回購市場凈融出也明顯增加,是支撐流動性的關鍵。后續專項債等財政支出對應資金從國庫中釋放,形成存款繼續補充銀行負債端,流動性整體充裕的狀態有望延續。”該機構進一步預計稱。
8月19日,央行官網發布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介紹,并披露再貸款、再貼現等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存量數據。
對于后續的政策工具箱的使用,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今年4月,央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參考10年期國債收益率和1年期LPR,合理調整存款利率水平。預計后續銀行存款利率也將大概率調降,一定程度上緩解銀行負債端壓力,存量存款的定價存在一定粘性和滯后性,對銀行壓力的緩解逐步釋放。
債市走出年內最強步伐 機構預測長債補漲峰值尚未到來
對于近期的降息給債市帶來的利好,似乎上周的跳漲已經說明了市場積壓已久的配置需求。上周一,央行超預期調降MLF和逆回購利率,疊加此前發布的經濟和社融數據不及預期,債市當天做多情緒亢奮,國債期貨高開高走,10年期債主力一度大漲0.90%,日終創逾兩年收盤新高;10年期國債利率當日大幅下行7BP。
統計數據顯示,上周10年期國債收益率累計下行逾15bp至2.58%,截至8月22日尾盤,銀行間10年期國債活躍券220003券收益率報2.585%,較今年3月10日創下的年內高點2.8626%回落27.76bp,就在7月初,該券還在2.84%的高位徘徊,8月上旬該券收益率在2.75%左右震蕩。
對于近兩個月市場如此表現的原因,海通證券此前指出,7月中下旬以來,資金與票據利率持續下行,經濟修復力度偏弱,被動式寬松延續,寬信用或近尾聲,結構性資產荒仍在上演,央行超預期降息更是催生利率快速下行。可以說,目前基本面、資金面、供需面持續利好債市情緒。該機構也維持降息后10年期國債利率區間或將降至2.55-2.75%的判斷。
從市場反應的特點方面來看,近期的長債表現明顯優于短債,業內觀點認為,央行降息逐步落地后,長債交易表現亮眼,是由于此前資金面寬松支撐的短債利好已經提前消化,中長端券種借著“降息之名”實現補漲,后續收益率曲線仍大概率繼續趨平。
國盛固收對這種“不對稱”表現的原因給出評價稱:“當前長端利率債供給不足是長端利率顯著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地方債在3季度為空窗期,導致3季度長端利率債供給明顯不足。而保險等機構又需要源源不斷的配置,配置力量較強,這導致長端債券供不應求,則容易出現利率的超預期下行。”
光大固收則表示,從價上看,LPR具有方向性和指導性作用,該利率的降低可以引導貸款實際利率下行。從量上看,LPR降息有助于緩解銀行發放貸款過程中所受到的利率約束,解決所謂的“有效貸款需求不足”的問題。在量價上的作用對于“穩信用”以及“穩經濟”是有利的,但同時也制約了債券收益率的降低。
關于未來的市場關注點,機構多數認為經濟恢復進度將占據主導,在本月LPR利率下調后,政策重心將回歸穩信用,短期需要關注地產放松、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專項債增發等因素對于社融的提振作用。如果信用修復持續不及預期,年內不排除繼續出臺降準或降息等寬松政策,后續債市行情仍有想象空間。
德邦固收觀點稱:“需關注后續經濟表現可能會對債市方向產生的影響,如果經濟表現呈現明顯起色的話,那債市收益率有望脫離底部運行,如果沒有,或將繼續在底部運行。從歷史上看,在政策寬松,但經濟未復蘇的背景下,債市收益率的上行都比較有限。此外30年期-10年期利差方面,5年期LPR下調對利差影響預計不大。”
針對交易策略,華泰固收張繼強表示:“對于資金面而言,市場利率已經偏離政策利率,央行開始主動回籠,因此無論MLF下調與否,資金面預計都將‘緩步收斂而不收緊’。當前利率絕對點位已經較低,操作難度增大,建議牛平博弈轉持有觀望,繼續小幅挖掘曲線機會,久期仍好于下沉,保持杠桿。對踏空資金,LPR下調之后與中長端信用債的比價效應出現,偏長久期信用是較為中庸的選擇。”
中泰固收觀點則更加樂觀,該機構認為陡峭化的曲線形態仍面臨重定價,本次降息后,10年期國債收益率行情可能并未結束。因為降息后雖然長債利率破位下行,但此前高期限利差的格局仍未打破。降息前,今年以來10年期國債收益率震蕩的中樞為2.75%左右,2.65%成為難以逾越的障礙,但本次降息后,該收益率中樞預計降至2.65%,向下空間進一步打開。
而對于超長端券種,該機構預計:“從30年國債補漲行情看,機構欠配狀態下長債擁擠度較低,久期策略仍有較高的勝率。對于前期踏空的投資者,建議關注小幅調整后的交易機會。”
此外,考慮加倉的時機方面,國君固收覃漢認為,10年國債收益率在2.645%是一個關鍵點位,如果LPR降息超預期引發市場調整,10年國債背靠2.645%是可以堅決加倉做多的。加倉的品種,首選10年和30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