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今日熱議:【新華財經調查】中國品牌汽車在歐洲市場銷量攀升 換電汽車或成突破點

2021-08-15 16:03:11 來源:新華財經

最近,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特別是比亞迪加速進軍歐洲的動向引起了德國汽車界的高度警惕,很多專家看好中國車企在入門級和中檔車市場未來表現的同時,認為中國汽車在歐洲形成品牌影響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資料圖)

比亞迪本月初宣布攜手歐洲領先的經銷商Hedin Mobility集團加速進軍歐洲市場的消息一經公布,在德國引起很大反響,不僅各類媒體每天都在報道這家中國企業在電池技術、供應鏈等方面的卓越優勢,就連德國汽車業專家也罕見發出警告說,比亞迪對德國三大汽車制造商來說可能像特斯拉一樣危險。

梅賽德斯-奔馳的一位高級經理表示,中國人的學習曲線“非常陡峭”?。隨著電動汽車的蓬勃發展,以前不存在的競爭現在正在歐洲逐漸興起。

根據全球汽車市場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的數據,去年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歐盟、英國、挪威和瑞士的銷量翻了一番多,達到約66000輛。今年前兩個月,中國車企在歐洲交付了近13000輛乘用車,增長了167%。同期特斯拉在歐洲市場的增速為132%。

Jato Dynamics的分析人員還指出,上述數字并不包括吉利旗下在中國生產的北極星和領克等車型,如果將這些也計算在內,中國廠商去年已經在歐洲市場售出了約93000輛乘用車,而今年前兩個月銷售數字為近19000輛。

最新的數據顯示,不包括吉利在內的中國品牌汽車,6月份在上述歐洲地區的銷量增長了93%,達到13800輛,超過了鈴木、捷豹路虎、馬自達和本田的業績,其中逾75%的銷量歸功于上海汽車集團旗下的MG名爵車型。

愛馳汽車海外執行副總裁亞歷山大·克洛澤稱,德國人對中國汽車的看法正在發生巨大變化。這家公司2019年通過大型連鎖零售商Euronics開始在德國布局銷售。今年7月,其生產的2000輛汽車的約三分之一都銷往了歐洲。

今年年初,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首次將中國制造商列入其官方統計。前七個月,來自中國制造商的近7000輛汽車在德國注冊。德國業界認為,雖然中國品牌在德國及歐洲大陸的市場份額仍很低(分別為近0.5%和1.2%),但總體增長速度很顯著,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德國汽車研究中心主任費迪南德·杜登霍夫教授表示,與過去不同,新興的中國電動車企是需要“非常認真對待的競爭對手”,他們未來在歐洲贏得客戶的可能性非常大。

這位專家稱,中國在多個大城市都已設定專區試驗無人駕駛技術,這在德國乃至歐洲可能還要再等3到5年。在未來被軟件重新定義的汽車領域,中國企業更接近特斯拉,而不是Stellantis或豐田。

戰略咨詢公司Berylls集團的合伙人揚·伯加德認為,比亞迪將在歐洲續寫成功的故事。這位專家還表示,在中短期內,比亞迪在中國很可能“對大眾構成威脅”;長遠來看,這家中國車企可能在歐洲挑戰大眾,尤其是在入門級和中檔電動車市場。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無論是中國的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沒有走日、韓汽車制造商鋪店設廠深耕歐洲市場的老路,吉利和上汽雖然有收購歐洲品牌的便利,但并沒有大規模投資鋪設營銷渠道和售后服務,也主要利用當地成熟的渠道和服務賣車。在投入少,幾乎沒有宣傳的情況下,取得現在的出口成績應該說是非常難得的。

曾經在寶馬、福特和沃爾沃工作過的資深經理人克洛澤表示,中國電動汽車標準很高,他們將比多年前的日本或韓國供應商更快地在歐洲站穩腳跟。

盡管如此,德國人認為,中國車企要創出有全球影響力的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德國《商報》的評論稱,盡管比亞迪在市值上已經超越大眾,但從利潤率的角度還遠不及德國企業。比亞迪還在以開發低端車的方式來吸引客戶,“便宜”仍是消費者選擇比亞迪車型主要動力之一,而成為全球性的電動汽車品牌,中國車企首先要努力塑造自己的形象。

吉利歐洲公司副總裁弗蘭克·克拉斯說,吉利在以一種明智的模式進入全球市場,其理念是深度了解國際市場、并以智慧的方式發展品牌,以前是沃爾沃,現在是蓮花。吉利將蓮花電動汽車技術開發中心設在了德國,與武漢的工廠、英國研發中心一起讓蓮花品牌重新獲得全球化的成功。

長期從事市場營銷服務的德國TEMA科技市場營銷有限公司的王樂軍表示,德國是一個典型的技術崇拜的國家。中國電動汽車必須以技術為導向,絕對不能是價格導向,再次給別人低端貨的印象。

中德合資歐亞電巴國際有限公司CEO李煜告訴新華財經,以沒有足夠技術優勢的充電車進軍歐洲市場很難與在品牌、渠道上都有明顯優勢的歐洲車企競爭。中國電動汽車要想實現重大的突破必須以領先別人至少3-5年的技術進軍歐洲市場。目前中國在換電車技術上是有明顯優勢的,領先歐美5至10年,因此歐洲商用電動車市場可作為突破的著力點。

但據了解,德國乃至歐盟目前沒有規劃及時的、大規模的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現在無論是德國三大汽車組建的合資公司E-energy,還是BP、殼牌等能源集團都只是在大面積地上馬快速充電樁。這種單一的能源供應方式既不能滿足出租車、7×24小時用車等商務車隊運營的需求,而且一旦電動汽車存量比重達到20%,導致公共電網發生斷電的機率就會高達95%以上。

專家指出,歐洲電動汽車長期持續發展面臨嚴重的基礎設施瓶頸,如不盡快調整,歐盟是無法實現其宏偉電動汽車市場發展目標的。因此,無論是在基礎設施的政策規劃上,還是在技術上,未來可能只有與中國合作,歐洲的電動汽車的發展才可持續。中國企業應積極把握這樣的機會。

關鍵詞: 品牌汽車 新華財經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