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惠企利民政策的落實落地,助力經濟穩中求進。7月份,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二級巡視員周明武,深圳海關黨委委員、副關長涂琳,深圳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郭曉林,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代金濤,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市中小企業服務局局長余錫權先后做客《民心橋》節目,圍繞擴內需穩外貿、落實退稅減稅政策、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推進數字化轉型等熱點問題與市民互動交流。
擴內需穩外貿 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精準施策穩定市場提信心。今年以來,深圳先后重磅出臺“紓困30條”“市場主體30條”“工業30條”“促消費30條”“外貿28條”等系列錯位互補的政策措施,共同形成“政策工具箱”,真金白銀地扶持企業。其中,“紓困30條”計劃為企業減負750億,國家政策和深圳政策疊加,市場主體能獲益的達到1360億,“促消費30條”計劃拉動消費650億。周明武介紹,市商務局通過組織發放消費券、落實家電和汽車購置補貼、舉辦粵港澳大灣區車展和深圳禮品家居展、落實出口信用保險政策、減輕深港跨境物流運輸成本、健全外商投資服務體系、舉辦投資促進活動等,落細落實促消費、促會展、促外貿、穩外資。今年上半年已安排多個工作領域的資金,包括5億元消費券、2.5億元汽車以舊換新購置補貼、1億元家電和消費電子購置補貼等,做到“早支出”,讓企業早獲益、市民得實惠、生產快復蘇、商貿再繁榮。
多措并舉支持外貿穩增長。涂琳透露,為幫助企業穩訂單、穩市場,深圳海關不斷優化業務辦理流程,今年以來,關區海關備案企業(外貿主體)新增備案7429家,新企業進出口336.44億元;培育365家外貿主體成為國際互認、享受地區最優通關便利措施的AEO企業;引導企業以“誠信”換“紅利”、用好“主動披露”制度,累計減免滯納金約2300萬元;結合深圳產業優勢,在全國率先建設4個國家級技貿措施研究評議基地,開展國外技術標準研究,幫助企業和產品順利“走出去”;推動建立深圳RCEP服務中心,針對深圳產業特點,加快推動原產地累積規則、關稅減讓等政策紅利落地。為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該關對生鮮等民生物資實施“5+2”通關,優先檢查、快檢快放;對供港生鮮貨物,推出24小時預約通關、集中申報和專人專崗等措施;對防疫物資出口,實施審批即報即審、優先查驗,檢疫審批最快當天辦結。
降成本強扶持 助企爬坡送去及時雨
快準穩好落實退稅減稅政策。郭曉林表示,深圳今年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通過規模性退稅惠及近8萬戶企業,大范圍免稅惠及20萬戶小規模納稅人,高比例抵扣惠及0.6萬戶科技型中小企業,大力度減稅惠及100萬戶小微企業,大幅度緩稅惠及9萬戶市場主體,預計全年可為企業減負超過1300億元。為保證退得快、退得準,深圳市稅務局堅持當期的事當期辦、能提前的盡量提前,并建立了政策、紅利、任務三個清單制度,外防騙稅風險、內防執法偏差,確保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落準落細,讓市場主體能夠直達快享政策紅利。上半年已實現優惠政策“大頭落地”的目標,累計退稅減稅降費及緩繳稅費達766億元。從調查訪談情況來看,退稅資金近3成用于發放工資和償還債務、4成用于購置原材料和投資固定資產、1成用于研發投入和外購技術,這些政策對于穩就業、穩鏈條、穩預期作用明顯。
積極財政政策“扶小助微”。代金濤介紹,上半年深圳新增退稅減稅降費、緩稅緩費超760億元,其中,辦理留抵退稅482億元;辦理留抵退稅的納稅人中,小微企業戶數占比達93%;制造業留抵退稅規模超200億元。在財政金融政策支持方面,市財政局對3-6月新增的納入風險補償資金池的銀行貸款提高30個百分點補償比例,鼓勵銀行對中小微企業更“敢貸”;并從擴范圍、降成本、多分險三個方面加大融資擔保支持力度,鼓勵擔保機構更“愿擔”。在政府采購支持方面,設置了專門面向中小企業的采購份額,從7月起將預留份額由30%以上提高到40%以上,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多參與機會;在政府采購開評標環節,提高小微企業評分權重,使小微企業在競爭中更有利;加大政府采購訂單融資政策支持力度,上半年合計發放政府采購訂單融資貸款2.4億元,貸款企業近九成為中小企業;鼓勵大企業與中小企業通過聯合體投標,或簽訂分包協議,增加中小企業參與度。
抓機遇搶先機 數字化轉型積勢蓄能
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深圳加速布局以5G技術為代表的數字基礎設施,截至2021年底累計建成5G基站5.1萬個,獲評全國首批“千兆城市”,為數字化轉型筑牢支撐基礎。余錫權表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大力推進示范應用,圍繞智能終端等產業集群,支持培育一批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示范工廠、“5G+工業互聯網”應用標桿,并重點抓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咨詢診斷,解決企業“智改數轉”過程中的堵點、難點和痛點問題。同時鼓勵工業互聯網平臺擴大領域覆蓋度、提升應用效益,惠及廣大制造業企業;充分發揮國家、省、市實驗室和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創新載體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撐作用,支持開源平臺、開源社區及開發測試平臺等新型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創新服務能力。針對企業“不想轉”“不敢轉”“不會轉”等問題,該局推出系列“政策大禮包”,加大財政資金的獎補力度,降低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成本,推動數字化轉型全覆蓋。
據統計,7月份《民心橋》節目累計收到聽眾反映的問題72個,其中,咨詢類67個,投訴類2個,建議類3個。主要涉及助企紓困、退稅減稅降費、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目前,所有問題100%得到回復,相關部門正在做好跟進處理工作。節目組每期邀請1-2名義務參評員,對節目進行全流程監督和對聽眾進行回訪,并對上橋單位進行評分;由深圳新聞廣播對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深入現場了解整改進度和成效,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市直機關工委定期梳理群眾不滿意問題,交由民生訴求服務平臺按相關管理規范進行統一管理和轉辦,督促各責任單位依照各自職責做好訴求事項的辦理、回復等工作,推動對問題的研究和解決。(楊婷貽 肖淑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