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0.4%,延續了5月份以來的回升態勢。
分析人士指出,我國出口高增長是在全球通脹高燒不退、需求收縮的背景下實現的,展現了較強韌性。展望后市,全球經濟步入衰退邊緣,需求的進一步走弱或對出口形成一定壓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出口展現較強韌性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3.6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4%。其中,出口13.37萬億元,增長14.7%;進口10.23萬億元,增長5.3%。7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81萬億元,增長16.6%。其中,出口2.25萬億元,增長23.9%;進口1.56萬億元,增長7.4%。
分析人士指出,我國外貿出口在全球需求走弱的背景實現高增長,韌性顯現。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說,7月衡量全球經濟景氣度的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為51.1%,較前值大幅下行1.1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新訂單指數錄得49.0%,較前值下行1.10個百分點,時隔24個月首次跌至榮枯線之下,預示全球需求進入收縮狀態。此外,追蹤一籃子商品價格表現的CRB指數較前值大幅下行16.87個百分點,脫離前期歷史高位區間。上述因素對7月出口金額當月同比形成邊際利空。
“在外需收縮,價格對出口的支撐作用邊際走弱的背景下,7月出口增速依然保持了16.6%的高增速,展現出較強韌性。隨著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我國外貿仍有望保持一定韌性。”鄭后成說。
后市出口面臨一定壓力
展望后市,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全球經濟步入衰退邊緣。海外需求進一步走弱或對出口形成一定壓力。
植信投資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全球通脹引發加息潮,抑制世界經濟增長。6月,土耳其、阿根廷、俄羅斯通脹率分別為78.62%、64%、15.9%;巴西和西班牙通脹率高于10%;美國、英國為9.1%,歐元區為8.6%。在此背景下,美歐等全球超過70個經濟體采取加息措施以抑制通脹。7月美聯儲FOMC會議維持75個基點加息幅度,使得美聯邦基準利率達到2.25%-2.5%,加息幅度創紀錄;7月21日,歐央行宣布加息50個基點,為11年來首次加息,也是22年來最大加息幅度,并高出市場預期25個基點。加息會抑制投資和消費,從而限制經濟復蘇。美國二季度GDP環比增速為-0.9%,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已進入“技術性衰退”;歐洲7月制造業PMI錄得49.6%,跌落榮枯線,且連續7個月下跌。美歐經濟下行,使得全球總需求下降,拖累國際貿易萎縮。
鄭后成說,在當前美國CPI當月同比位于歷史高位,7月非農就業數據向好,以及美國失業率位于歷史低位的背景下,預計美聯儲大概率繼續加息,并且加息幅度不低于50個基點,疊加考慮歐洲央行已經啟動加息進程,預計8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美國ISM制造業PMI以及歐元區制造業PMI大概率繼續下行,對我國出口增速形成一定壓力。此外,在全球經濟即將進入衰退階段的背景下,預計國際油價大概率繼續下行,拉動CRB指數同比繼續下行,在價格角度邊際利空8月出口增速。
記者近日在多地調研,部分企業表示,歐洲市場需求已經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廣東一家出口企業表示,當前歐洲經濟蕭條,該企業在西班牙的雇員工資已經降至每月1500歐元,在德國的雇員工資降至每月2000歐元。歐洲居民工資縮水,但是通脹飆升,需求大幅下滑。安徽一家出口企業表示,其在歐洲市場的新增訂單情況并不樂觀,歐洲通脹高企,疊加歐元快速貶值,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購買力。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常冉認為,我國下半年對歐盟的出口增長可能放緩。7月,歐央行加息50BP,雖然歐元短線回漲,但歐元貨幣的基本面支撐較為脆弱,表現在經濟衰退風險更大、通脹壓力更頑固、歐元區“碎片化”問題和歐債危機潛在風險增大,來自歐盟的海外需求收縮預計將更加顯著。下半年,制約歐盟經濟增長的因素尚未出現明顯緩解趨勢,歐央行加息為本已被高通脹而擠占的需求增添了新的壓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