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在生活中被稱為蘑菇,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食材。難能可貴的是,在這一相對細分的領域,山東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僅把產品出口到美國,而且近十年來在美國建立了多個蘑菇農場,在香菇這一品種取得市場主導地位。
【資料圖】
記者近日實地參觀了七河生物在新澤西州的蘑菇農場,并與企業負責人進行交流,七河生物扎根美國市場為走出去企業提供了獨特的經驗。
特色蘑菇占鰲頭
在美國蘑菇市場上,消費量占比約九成的是白菇和褐菇,中國人常用的平菇、香菇和金針菇等則都屬于特色蘑菇。
以經營香菇產品為主的七河生物在2013年開始在美國進行投資,經過差不多10年的發展,七河生物的香菇或香菇菌棒已經占美國市場的六成左右。七河生物在美國先后設立5家公司,目前在新澤西的坎伯蘭縣、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和佐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分別運營有蘑菇農場。
記者在新澤西蘑菇農場看到,蘑菇培養和種植已經按照規模化和工業化的方式運作,從國內進口的菌棒可以以冷藏的方式儲存在農場一側,該農場也作為七河生物的菌棒轉運基地。
圖為7月30日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美事業部的負責人杜興鵬(左)和土壤改良技術合作方生東偉(右)查看存放在農場的菌棒集裝箱貨柜。記者 劉亞南 攝
而農場的大部分區域是數十個白色標準化蘑菇生產溫室大棚,整齊排列,并且每個大棚都配置有氣溫調節裝備和通風設備,從而可以使蘑菇生產不受季節和天氣的影響。這些大棚上有中文字樣,顯示不少大棚材料從中國進口。
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美事業部的負責人杜興鵬介紹說,七河生物最初計劃落戶賓夕法尼亞州的蘑菇小鎮,但由于當地蘑菇企業眾多新企業審批面臨困難,最后于2014年在新澤西州購置190余畝土地。目前,新澤西基地建有75個蘑菇溫室大棚,配置有專門的蘑菇冷庫和包裝車間,農場還可以放置30個冷藏集裝箱。
記者看到,除少數管理人員外,新澤西農場的工作員工多為拉丁裔美國人,這些員工每日開車來工廠上班。加工車間內,工人佩戴頭罩、手套和白色外衣,對采摘的蘑菇進行除根和分揀,隨后進行裝箱。車間的一頭直接與前來提貨的卡車相連,包裝好的蘑菇可以方便地裝入車廂。
圖為7月30日工人在七河生物新澤西蘑菇農場進行分揀處理工作。記者 劉亞南 攝
杜興鵬說,新澤西基地每個月大概從中國進口120個集裝箱的菌棒,農場自用40至50個,對外銷售70至80個。整個農場有約70名職工,管理人員約占10%,蘑菇日產量為2至3萬磅,年產值大約為4000至5000萬美元。
由于七河生物采取從中國進口菌棒的方式在美國運營農場,節省了不少勞動力支出成本和關稅。
杜興鵬說,如果選擇從中國進口蘑菇,目前需要向美方繳納35%的關稅,而從中國進口菌棒所需繳納的關稅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杜興鵬表示,由于七河生物的綜合成本比美國本土競爭對手的人工成本還要低,本土競爭對手逐漸退出市場,2019年美國最后一家菌棒生產廠宣布破產。
據介紹,美國市場上使用的香菇菌棒100%來自進口,每年進口量約為2000萬個,而七河生物約占其中的1200萬至1500萬個。
杜興鵬說,就香菇這一單品而言,七河生物處于“斷崖式”領先地位,其香菇菌棒和香菇產品在美國市場占有率為60%以上。
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2021年收貨季,美國商業性特色蘑菇銷售金額為6610萬美元,特色蘑菇總產量為2151.4萬磅。
將進一步拓展產業鏈
七河生物在進入美國之出就多點經營,早在2013年就在西海岸的西雅圖設立子公司。西雅圖蘑菇農場占地135畝,有42個標準蘑菇溫室大棚,每年可消化170萬個菌棒,年銷售收入超1200萬美元。
2016年,七河生物在亞特蘭大設立子公司,占地350畝,目前建成的蘑菇大棚有11個,年菌棒消化量為150萬個,銷售收入1000余萬美元。
由于美國食用菌市場每年增長率達兩位數,自身具有較強競爭力,七河生物計劃在多個方面擴大經營。
杜興鵬說,公司剛剛在亞特蘭大購置了一塊新的土地,計劃建設一個全智能化的蘑菇工廠,設計蘑菇日產量在5萬磅左右。
杜興鵬還表示,七河生物在西雅圖的農場日產量目前為5000磅左右,完全達產后每日可以生產1.5至2萬磅蘑菇。新澤西基地的大棚數量最終計劃增加到101個,日產量將達到5萬磅左右。
圖為7月30日七河生物新澤西農場內一個香菇溫室大棚內正在出菇的菌棒。記者 劉亞南 攝
由于香菇含有的葡萄糖苷酶和香菇多糖對人體健康有重要作用,杜興鵬表示,七河生物正在布局蘑菇的深加工,除了蘑菇飲料,還將涉及醫療和醫療美容等。
此外,七河生物還在與來自中國的商業伙伴合作,計劃對蘑菇生產過程中廢棄的菌棒進行加工,轉化成土壤調節劑對外出售。
杜興鵬說,已經做了一些試驗品提供給本地的農戶,效果非常明顯,種植蔬菜的產品普遍可以提高10%至20%,而且品質有顯著改善。這些土壤調節劑可以通過家得寶等美國主流超市對外銷售,有非常大的市場潛力。
生東偉正代表國內一家農業科技企業與七河生物的美國農場進行合作。生東偉說,在沒有對廢棄菌棒進行深加工之前,這些物料要么被人免費拿走,要么需要付費請人拿走。通過生產土壤調節劑將可以把廢棄菌棒變廢為寶。
圖為7月30日七河生物新澤西農場一名工人駕駛車輛運送廢棄材料。記者 劉亞南 攝
生東偉說,在新澤西農場生產土壤調節劑的場地已經預留好,一旦從國內運來母料后,將會讓客戶先行試用。土壤調節劑的設備和技術都將來自中國,但計劃最后在美國實現母料本地生產。預計在今年年底之前可以進行土壤調節劑的生產。
記者在現場看到,農場的一角已經堆放了大量的廢棄菌棒,這些由山東蘋果園修剪枝條和小麥麩皮加工成的菌棒在緩慢發酵。
雖然七河生物已經通過持續經營收回了在美國的投資并實現盈利,如果可以向更高附加值的產品延伸,無疑可以進一步提高科技含量和盈利潛力。
杜興鵬也表示,在美國經營蘑菇農場也面臨語言和文化方面的挑戰,但堅持才是硬道理,埋頭肯干踏踏實實發揮中國人的智慧和勤勞,就會成功。去年海運費大幅上漲也給七河生物的美國業務造成損失,但七河生物調整了戰略思路,總體影響不是很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