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人身保險產品信息披露行為,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銀保監會起草了《人身保險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并于2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業內認為,《辦法》全面覆蓋了保險產品的設計、銷售、理賠等各個環節,對信息披露主體和披露方式、披露內容和披露時間、披露管理機制和相關法律責任等方面均進行明確規定,同時還建立了對保險機構和相關責任人違反《辦法》規定行為的監管舉措,有助于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推動行業健康規范發展。
強化產品信息披露 保護消費者權益
(資料圖片)
在披露主體和方式上,《辦法》明確,信息披露對象包括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及社會公眾。保險公司可以通過官網、官微、授權或委托的第三方合作機構和第三方媒體等渠道披露產品信息材料。同時,消費者可以通過中保協、中國銀保信等機構進行保險產品信息查詢。
而在披露內容和時間上,《辦法》提出,保險公司應根據產品審批或者備案時的報送內容披露產品信息,包括產品條款、費率表、現金價值表和產品說明書等。
在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看來,信息披露是壽險公司監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社會監督的重要渠道。《辦法》在原有信息披露相關文件和監管實踐的基礎上,對壽險公司的信息披露做了更詳盡明確的規范,對壽險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國自1982年開始恢復辦理人身保險業務,經過不斷探索和對外開放,目前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壽險市場。
回顧歷史,1982-1991年間,壽險產品以簡易壽險和集體養老金為主;1992-1998年間,保障型壽險產品為主導;1999-2012年間,更具金融屬性的創新型壽險產品占主導;2013-2016年間,進入萬能險與傳統險雙核心階段;2016-2018年,監管引導回歸保險保障功能,重疾險迎來快速發展;2019年至今,主流產品重疾險銷售不斷下滑,而在資產保值增值和養老儲蓄需求持續釋放下,增額終身壽險嶄露頭角。
信達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舫朝認為,《辦法》的出臺將進一步規范保險機構產品開發和銷售行為,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行業有序、良性的高質量發展。
“《辦法》以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為根本出發點,通過強化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可以有效加強對保險機構的外部監督,有效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王舫朝說。
健康管理有望迎來發展機遇
近年來人身險產品不斷創新發展。從險種看,業內認為,受渠道、產品和客戶三方面共同影響,當前重疾險雖銷售遇冷但仍有發展前景。而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健康管理方面也將迎來較大的發展機遇。
華創證券分析師徐康認為,長期以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重疾險市場,重疾險保單量一度占到全球的80%,在國內健康險保費收入中占比約六成。雖然近三年來重疾險在前期高增長導致的需求透支后,持續顯現銷售疲態,對保險公司新業務的貢獻度也明顯降低,但其錯位競爭優勢仍在。
“從產品視角來看,重疾險具有收入補償優勢,與短期醫療險存在區別;從客戶視角來看,當前重疾險保障缺口較大,覆蓋水平仍有提升空間;從保險公司視角來看,需要培養專業性更強的營銷團隊,并在產品形態上進行創新。”徐康說。
“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快和經濟水平提升催生居民更高質量的健康醫療需求,業內更看好醫療險的發展和盈利空間,其賠付特征更能與健康醫療產業鏈相結合。”徐康表示,老齡化浪潮下養老財富管理和醫療保健需求持續提振,在此背景下,一方面養老年金險產品在中長期內預計有確定性的增長,而終身壽險保障與理財功能并重,市場地位有望持續提升;另一方面,醫療險作為社保體系的有效補充,更加直面客戶問題和解決方案,后續依托政策鼓勵有望提升其支付地位,更加有利于險企打通醫院、醫藥等產業鏈,從而降本增效,做出附加價值,提高盈利性。
展望后續,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根據各界反饋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辦法》,并適時發布實施。
關鍵詞: 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