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2022江北嘴新金融峰會在重慶順利落下帷幕。受邀專家以宏觀視角賦智區域金融中心建設,以數字經濟發展與創新、綠色金融助推“雙碳”目標實現等“含金量”十足的建議,多角度助力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載區建設,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
以新發展理念建區域金融中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學部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蔡昉指出,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要把建造金融中心和經濟長期發展要求結合起來,首先要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彎道超車。此外,應該發揮重大發展戰略的交匯點優勢,充分利用經濟規模和規模經濟,包括聚集效應、配套優勢、交通便利優勢等,“這是重慶都具備的”。
圖為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學部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蔡昉發表演講
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學術顧問,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政府與市場經濟學國際學會會長李稻葵表示,要深入挖掘中國經濟穩增長潛力。目前來看,全國統一大市場正在逐步完善,人口再布局和經濟再布局會帶來經濟增長;我國的人均收入還有上升空間;我國具有較高的技術趕超能力,豐富的人才儲備有望在研發和建設領域發揮作用。
圖為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學術顧問,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政府與市場經濟學國際學會會長李稻葵發表演講
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會長江小涓指出,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最重要的三個方面,在于提高效率、全面賦能和增長新動能。數字經濟會成為經濟的“半壁江山”和主要增長點,主要體現在數字技術能夠提升服務業的效率,高效的數字服務得以向產業全鏈賦能,全鏈數據化后,再實現數據全納,創造數實孿生,產生疊加效率,繼而社會經濟活動的效率得以提升,提供增長新動能。
圖為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會長江小涓發表演講
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系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指出,重慶的數字化發展為東西部地區一體化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的開端,后續的發展同樣需要有力的支持。數字化是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數字技術和高素質人才的投入將支撐貿易服務業向強有力的方向發展。
圖為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系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發表演講
碳中和之路的機遇與挑戰
推進“雙碳”工作,促綠色高質量發展,也是破解我國資源環境約束問題突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指出,碳中和未來會催生新的能源體系,在新的產業重構中,還面臨著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新能源產業供應鏈的建設、氣候與環境協同治理綜合決策支撐等挑戰。為此,要實現碳中和減排任務,建議采取“五碳并舉”,即資源增效減碳、能源結構降碳、地質空間存碳、生態系統固碳、市場機制融碳。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發表演講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表示,G20可持續金融路線圖將成為引導全球國際組織未來在可持續金融方面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目前,這個框架的五個要素已基本形成,包括對轉型活動有明確要求,有披露要求,要有金融工具來支持轉型活動,并給予轉型激勵,強調轉型的公平、公正等。由此預測,未來會有許多國家隨后推出自己的轉型金融標準和政策。目前中國也在抓緊制定相關轉型目錄和政策。
圖為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發表演講
馬駿建議,重慶要推進轉型金融框架的建立,在轉型金融的框架下,地方政府應開始建立轉型金融目錄,幫助和加速高碳行業企業較順利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
關鍵詞: 西部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