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取得了決定性進展,主體任務基本完成,整體進入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世界一流企業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科技創新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加大,重大專項重大工程標志性成果持續涌現。
主體任務基本完成
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7月22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介紹2022年上半年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時表示,今年上半年,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迎難而上、苦干實干,效益增長好于預期,為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9.2萬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利潤總額1.41萬億元,同比增長7.1%;實現凈利潤1.1萬億元,同比增長6.1%。累計上繳稅費1.5萬億元,同比增長14.4%;上半年研發經費投入3786.2億元,同比增長19.7%;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房地產)1.2萬億元,同比增長6.7%。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企業改革三年行動主體任務基本完成。今年上半年,中央企業改革三年行動舉措完成率超過95%。從各省改革完成率來看,截至6月,云南、青海、福建、甘肅國企改革進度均達到95%以上,其中云南省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整體任務完成率達到99%,青海省整體任務進度達98%。
今年以來,中央企業在多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新突破。比如,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進,央企上半年引進各類資金超過1900億元;國投、中國寶武等5家企業正式轉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符合條件的1.27萬家央企子企業實現了董事會應建盡建,其中99.3%實現外部董事占多數。
同時,中央企業科技創新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今年上半年,神舟13號、神舟14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國家電投、國和1號示范電站1號機組完成首臺主泵安裝,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高標準起步,一批重大創新成果持續涌現。
此外,央企重組整合高潮迭起。今年年初,中糧集團、中儲糧集團兩家央企開展糧食儲備加工領域股權合作;央企醫療、檢驗檢測等領域資源深度整合;國家管網集團、鞍鋼、保利集團加快推進重組后業務整合融合;央企“兩非”(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剝離完成率目前已達99%,比年初上升13個百分點。
加快補短板強弱項
今年上半年,國企改革工作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下半年將有哪些工作重點?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強調,下一步要加快補短板強弱項,確保三年行動任務在黨的二十大前基本完成、年底前全面完成。特別要抓住對本企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改革舉措持續發力,通過實施改革三年行動推動企業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國資央企要對改革效果進行再評估、再檢驗、再深化,取得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改革成效。
對于下半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戰,國資委指出,要決戰決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確保高質量收官,不斷增強改革推動發展效果、鞏固深化改革成果,推進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建設。同時,要高質量實現全年凈利潤增長6.5%的目標。
彭華崗表示,要實現全年凈利潤增長6.5%這一目標,國資委將繼續采取上半年的一系列重大措施,包括進一步強化提質增效穩增長工作、持續深化改革釋放改革紅利、堅決有力地抓好重大風險防范和化解工作等。
具體來看,要持續做好能源資源安全穩定保供,幫助中小企業紓困解難,降低全社會經濟運行成本,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發展。要決戰決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確保高質量收官,不斷增強改革推動發展效果、鞏固深化改革成果,推進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建設。要深入推進科技創新頭號工程,加快推進攻關成果推廣應用,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要努力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更大作為,堅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深入推進現代產業鏈鏈長建設,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要堅決抓好重大風險防范化解工作,抓實抓細疫情防控,持續推進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持續完善投資監管工作機制,切實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和系統性風險底線。
“下一階段,我們將按照鎖定重點、狠抓收官、謀篇布局的要求,全力以赴打好高質量的收官戰,取得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改革成效,重點要抓好強化落實首要任務、補短板強弱項、突出改革實效、鞏固改革成果、做好總結謀劃等五個方面的工作。”彭華崗表示。
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近年來,國資央企加快推進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工作,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建設面向全球的生產經營網絡,邁出了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新步伐。數據顯示,2021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的國有企業從2012年的65家增長到96家,在船舶、鋼鐵、能源、建筑、水運、裝備制造等領域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行業領軍企業脫穎而出。
郝鵬強調:“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央企業改革發展必須牢牢把握的總目標,是一項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牽引性的重大戰略任務。”
在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方面,彭華崗介紹,將分類推進世界一流企業的創建工作,指導推動優勢企業率先實現全面建成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不斷鞏固領先優勢。基礎較好的企業加快向世界一流邁進步伐,扎實開展創建工作;其他企業要主動對標一流,加快提升,努力爭先創優。
同時,要加快解決制約世界一流企業創建的短板弱項。要進一步強化原創技術供給,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夯實產業基礎,培育未來支柱型產業,打造產業鏈、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要深入推進品牌強企戰略,努力打造一批走向世界、享譽全球的國際知名品牌,提升全球產業發展的話語權。
此外,要把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創建世界一流的主攻方向,集中精力做強做優主業,加快推進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企戰略,培養更多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
彭華崗表示,創建世界一流企業不僅僅是規模和效益,還要在細分行業專精特新領域下功夫。通過創建世界一流企業,更好地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和戰略支撐作用。
據了解,在推進世界一流企業創建示范行動、鞏固深化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的基礎上,國資委還將開展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中央企業品牌提升行動,力爭到2025年前建設一批在規模效益上居于全球領先地位的一流企業,建設一批在細分行業領域專精特新的科技領先企業。(本報記者陳文麗)
關鍵詞: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全面收官 主體任務基本完成 研發經費投入 固定資產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