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是強國之本,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制造業企業是實施主體。2021年以來,“退、減、緩”各種稅費政策實施,制造業成為受益最多的行業。記者從深圳市稅務局了解到,在今年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下,截至6月30日,深圳已落地各項退稅減稅政策超600億元,惠及近100萬戶次市場主體。
自4月1日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以來,深圳市稅務局全力解決制造業留抵退稅問題,降低企業資金占用成本、提高企業現金流。
博澳能源是一家新能源企業,受疫情影響,原材料價格上漲,各項資金壓力凸顯,員工的工資差點難以按時支付。正當企業遭遇困境時,企業財務人員接到了光明區稅務局打來的輔導電話,幫助企業順利享受了增值稅留抵退稅257萬余元,及時充實了企業的資金流。
幫助制造業企業紓困不只是為了“救急”,更著眼于長遠,持續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好兄弟聲學有限公司是一家聲學設備企業,疫情期間由于原材料、人力成本陡增,導致資金壓力增大,原本想購置新設備擴大再生產卻缺少流動資金。
稅務部門利用大數據平臺,實現“政策找人”效果。“黃先生您好,我們準備為貴公司開展留抵退稅申報輔導,請您確認時間是否可以……”在企業一籌莫展的時候,收到深汕特別合作區稅務局推送的留抵退稅政策信息。“短短幾天時間我們便收到1252余萬元‘真金白銀’,大幅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好兄弟聲學公司董事長趙凱潛說,“退稅款我們將用在自動化生產線改造以及自主高端品牌培育,推動企業研發創新,借此提高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和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創新,而創新則離不開持續性的研發投入。記者通過走訪多家制造業企業了解到,企業研發投入越多,減稅就越多,大大激發了企業創新活力。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深圳國瓷永豐源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冬奧會吉祥物在不同光照角度下多顏色陶瓷制作,讓傳統陶瓷制品煥發出別樣的魅力。永豐源董事長兼總裁劉權輝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企業研發投入1530萬元,享受國家加計扣除和高新企業優惠政策后已實現減稅近800萬元,為企業研發注入了源頭活水。”“2022年上半年我們實現了3.4億元的穩步增長,預計2022年底實現銷售收入增長40%。
在落實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繳政策中,深圳市稅務局加大政策的宣傳與精準推送力度,推進“政策直達、紅利快享”,以增加制造業企業流動資金,補齊資金鏈缺口,幫助解決資金周轉緊張問題。
“2021年10月至今,公司已享受60多萬元稅費延緩繳納,最新政策再延6個月,幫了我們大忙!”深圳市化訊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丁芳說。
據悉,化訊半導體下游企業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今年以來東南沿海地區疫情形勢較為嚴重,受此影響,企業購進原材料減少,支付貨款的周期延長了,給生產經營帶來了一定的沖擊。有了緩稅政策,公司可以將享受的稅款用來支付員工工資、房租水電等,政策紅利真正惠及了中小型企業。(記者 陳發清 通訊員 章詩藝 朱桂梅 林秋敏 林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