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7月25日電 (記者 溫婷 盛波 關子儒)要讓教育回歸其本來面目,須讓教育培訓行業褪去浮華,嚴守“資本”與“教育”之間的紅線。
2021年7月,《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正式印發,“雙減”由此拉開帷幕。一年來,教培行業變化明顯——沒有了資本的裹挾,相關企業全面轉型,除了新東方旗下的“東方甄選”走紅轉型電商帶貨外,教育信息化、智能硬件等成了教培企業轉型的方向,部分企業還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效。
一年的轉變僅是開始。業內人士預計,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培行業將沿著更均衡、更多元化的教育路徑演進,在嚴格合規的前提下務實轉型,變中求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脫離資本裹挾:虛火降了
伴隨著火花思維撤回赴美IPO申請,資本對于傳統教培行業的過度涌入和追捧日漸降溫。“‘雙減’政策出臺后,我們全面終止了國內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業務,同時根據新的發展目標對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好未來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2021年10月,新東方教育旗下的新東方在線宣布,停止經營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服務。同年11月,新東方教育董事長俞敏洪在朋友圈宣布結束教培業務并捐獻了近8萬套課桌椅給鄉村學校。同年12月,為了嚴格合規經營,網易有道結束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培訓課程。
2022年1月,猿輔導宣布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培訓業務已經完成非營利轉換,新設立的北京猿輔導線上學科培訓學校,已通過主管部門審批并取得辦學許可證。
根據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今年2月公布的數據,原12.4萬個線下校外培訓機構壓減到9728個,壓減率為92%;原263個線上校外培訓機構壓減到34個,壓減率為87%;“營轉非”“備改審”完成率達100%;預收費監管基本實現全覆蓋,監管總額超過130億元。所有省份均已出臺政府指導價標準,收費較出臺之前平均下降四成以上;校內普遍實現課后服務“5+2”全覆蓋。
“以前報名的線下培訓班一學期要5000多元,報名前先要分班考試,名額還要靠搶。現在線上報同類的學習班只需1000元出頭,授課老師都是名校畢業且資歷深厚,性價比高多了。”上海一名小學生家長表示,雖然經濟負擔輕了,但相比線下20人左右的小課,線上課程多以大課為主,對于孩子自主性的要求更高了。
“雙減”后的教育更傾向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而非死記硬背“啃書本”。河北省石家莊外國語教育集團某初中教師告訴記者,“雙減”政策發布后,學校對中小學生的作業限定設置了明確要求;結合新課標等教學任務,學校對教師的在課容量和作業設計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教培行業呈現人才凈流出的狀態。”脈脈人才智庫負責人王俠君向記者介紹,“求穩”還是“求進”成為新的職業選擇題。在不同的職業發展需求下,部分人才轉型進入新的風口行業,部分人才回流傳統教育領域。
尋找第二賽道:思路變了
今年,新東方旗下“東方甄選”意外成為直播電商界一顆新星。和新東方一樣,網易有道、好未來、猿輔導等原涉及教培業務的平臺都在積極行動——基于既往的技術和資源優勢,審慎創新、逐步推進轉型,成為他們的共同選擇;素質教育、職業教育、教育信息化以及智能硬件等領域成為改革轉型的共同方向。
立足于“多元化業務教育科技公司”的定位,網易有道迅速做出了相應調整。“當前我們團隊清晰并關注的是四個業務發展的方向:智能學習硬件、素質教育、成人與職業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網易有道CEO周楓表示。
近一年來,好未來在原有教研積累的基礎上推出了一系列素質教育產品,涉及創新思維、人文創作、編程、科學實驗等幾大類。同時,公司將旗下To B業務全面整合,為教育行業提供完整的直播、教研、AI系統解決方案,提升行業科技服務和數字化水平。在智能硬件方面推出了小猴智能學習燈、彼芯學習機。
目前來看,原教培機構的轉型路徑都是基于既往的技術和資源優勢。網易有道先后在北京市海淀區、杭州市濱江區、廈門市海滄區等區域提供區域教育信息化頂層設計,尤其是聚焦“雙減”政策下的作業改革、課后服務、精準教學、教學評價等場景,形成“以數據資源平臺為核心、場景數字化轉型為關鍵”的整體信息化產品解決方案。有道智能學習終端已進入26個省(區市),并被300多所學校常態使用。
“我們非常看好智能硬件方向,前年是150%的增長,去年接近100%,相信此后的增速也不錯。”據周楓介紹,智能硬件正成為公司可靠的營收來源,2022年一季度收入實現了25.4%的同比增長。
“在技術能力上,我們圍繞教育場景需求,累計研發包括圖像、語音、數據挖掘、自然語言處理等8大類型100多項AI能力,打造10余項教育場景應用AI解決方案,自建自研了存儲、標注、訓練、線上服務等多個AI平臺和基礎設施。”好未來集團相關負責人坦言,希望能夠將行業積累分享給行業伙伴與公立學校,助力教育數字化升級。
期待再創新路:點子活了
蛙叫、蟬鳴……這些熟悉的聲音又回到了學生們的暑假。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西關培正小學依托暑期校內托管服務,為熱愛粵劇的學生開展粵劇暑假訓練營。江蘇省如東縣以縣青少年宮為核心,以鄉村“復興少年宮”為主陣地,以鄉村少年宮為網絡,舉辦500多個班次的藝術類培訓。
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不少家長群都在關注露營、徒步等“夏令營”新玩法。專注3至12歲學齡兒童的親子活動組織機構童學親子創始人金浩琦表示,“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很多K12教育機構希望發展“研學”業務,如戶外運動伴隨著動植物學習等形式,并嘗試通過投資營地等方式推動轉型。
“雙減”政策為研學行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考,各大教培機構陸續增加校外實踐教育的服務內容。國內研學旅行行業龍頭世紀明德董事長陳自富表示,“雙減”政策落地后,82%以上的教培企業進軍素質教育領域,學科培訓用戶逐漸溢出,世紀明德也進行了相應的布局。
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推動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之后,廣東、湖南等地出臺了實施意見,為研學旅行提供了新的發展指南。今年6月,研學旅行指導師被納入新版職業分類大典,研學市場的參與者眾多,旅游機構頻頻介入,大量文化、非遺、演藝等資源通過旅游平臺加入研學產品供給中。
教培機構易改,教育理念難糾。“雙減”政策實施以來,處于適應期的更多學生家長表達了對學校的期望。他們表示,學校更應該做好學生教育的主體,抓好教師素質,彌補原有課外培訓機構所提供的服務內容,從根本上緩解家長們的焦慮心態。相關教育部門應加快為教學能力相對較弱的學校“補課”、補短板,讓更多的孩子受到優質教育。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強調,“雙減”的根本目的是倒逼學校,加快實現優質均衡,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改革考試評價,實現基礎教育教學整體性變革,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2022年,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按照“鞏固成果、深化治理、提升水平、防控風險”的工作思路,推動“雙減”取得新成效。
業內人士分析,學生的培養不能“千篇一律”,應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長、愛好進行培養。各方期待,民辦教育、校外教育機構可對孩子感興趣的內容提供適當的平臺進行學習。同時也期待藝術類、體育類的相關教育機構進一步優化師資、強化教學,幫助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