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以先行區建設為牽引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寧夏先后出臺了穩保促“50條”、消費恢復“30條”、擴大消費“17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帶動社會投入1.7億元,開展400余場次消費促進活動,并開展“大干40天,全力促消費”專項行動,確保各項政策落實落地,有力地促進了全區消費市場由逐步恢復走向快速升溫。
1-5月統計數據顯示,寧夏回族自治區消費品市場運行主要呈現三個特點:一是批零住餐業整體保持穩定增長。全區批零住餐業銷售(營業)額1386億元,同比增長7.7%。二是大宗商品消費較快增長。全區限額以上單位銷售的18類商品中有7類零售額實現增長。三是線上消費發展加快。全區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8%,比全國高22.4個百分點。
寧夏商務廳廳長徐曉平指出,下一步寧夏將主要實施三大工程、采取十三項舉措,繼續為促消費加溫助力。精準聚焦“打造投資消費旺地”目標,立足“聯通內外、貫通城鄉、對接產銷”商務職能,大力實施消費提質擴容工程、流通降本增效工程和商業體系建設工程,加快擴大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夯實現代流通體系的樞紐作用,拉動全區經濟增長。
全面實施消費提質擴容工程,千方百計擴消費。一是結合傳統消費旺季和網絡熱購時段,辦好“繽紛塞上惠民樂購”消費季、“愛尚寧夏 惠享生活”購物季、“消費促進月”、美食節、物流節、電商直播季等系列消費惠民活動,持續擦亮消費促進活動品牌,營造濃厚氛圍,提振市場人氣,釋放消費潛力。二是繁榮發展夜間經濟,打造一批高顏值“夜經濟”網紅打卡點和沉浸式、體驗式、健康綠色夜間消費集聚區,更好滿足群眾消費需求。三是圍繞城市商業中心,以大型百貨、購物中心和商業綜合體為主導,專業街或專業店、專門店為陪襯,打造一批具有區域輻射力的新型城市消費商圈。四是依托特色街區、觀光夜市,開展餐飲消費惠民活動,打造一批美食街區、精品菜肴和網紅打卡地,形成能夠吸引本地居民出來吃、周邊百姓過來吃、外地游客來了必吃的地方特色餐飲文化,著力改善餐飲消費增長不及預期的現狀。五是持續開展高效智能綠色家電惠民行動,著力引進高品質首店品牌,形成多業態、多品牌集聚地,著力改善消費結構,加強高品質供給,促進外溢消費回流,提升對周邊地區消費者的吸引力。
精準實施流通降本增效工程,竭盡全力活流通。寧夏將圍繞培育主體、降本增效、做強優品、用好平臺、保供穩價五個要點,著力強化現代流通體系樞紐作用。一是培育一批創新發展、要素集聚、內外聯通、具有行業競爭力的現代流通企業,提升中小商貿企業活力,推動電子商務企業創新和規范發展,進一步壯大流通主體。二是構建現代物流供應鏈,完善以綜合物流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絡為支撐的物流配送網絡。持續推動“公轉鐵”,提高大宗貨物鐵路運輸比例,實施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加強與鐵路、港口的通道銜接,支持骨干企業加大多式聯運“一單制”業務活動。促進物流企業降本增效,提升物流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三是持續開展“寧夏老字號”“寧夏優品”宣傳推廣工作,構建老字號保護、傳承、創新、發展長效機制,支持老字號做精做強。四是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進一步用好廣交會、進博會、消博會、服貿會等國內國際大型知名展會平臺載體,持續開展“寧夏優品全國行”活動,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五是完善應急保供體系,指導企業加強產銷對接,拓寬貨源渠道,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價監測體系,確保市場平穩運行。
大力實施城鄉商業體系建設工程,多措并舉優供給。一是打造高品質消費集聚區,開展區市縣三級智慧商圈創建活動,推動城市商圈實體商業轉型升級,加快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培育具有區域影響效力、集聚高端消費品牌、融合多種消費業態、吸引區外消費回流的消費新引擎。二是便利城鄉居民日常消費,持續打造“一刻鐘社區便民生活圈”,構建布局合理、業態齊全、服務優質、規范有序的便民生活服務圈。三是構建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縣域商業體系,抓好農村商貿流通設施三級建設改造,健全農產品流通網絡,持續完善農產品零售網點布局,建設和改造提升農貿市場、菜市場等農產品零售市場,不斷優化農產品供應鏈末端功能。支持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智慧化、標準化、數字化和溯源化轉型升級,發展壯大交易過100億元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重點培育交易過10億元的區域批發市場,持續完善農產品零售網點布局,挖掘帶動鄉村消費潛力。(黃 晨)
關鍵詞: 打造消費旺地 寧夏促消費再出新舉措 大宗商品消費 現代流通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