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開市三年以來,上市公司隊伍不斷擴大。截至7月18日,科創板上市公司已由首批25家擴容至437家,IPO融資總額累計6347億元;總市值規模達5.68萬億元,較最初的5500億元增長超10倍,其中5家公司市值超1000億元,18家公司市值超500億元,148家公司市值超100億元。
7月22日,科創板將迎來開市三周年。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掛牌上市,有中國“納斯達克”之稱的科創板試點注冊制正式落地。
科創板設立的初衷是“打造中國硬核科技”,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三年來科創板一系列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聚焦“硬科技”的板塊定位。
三年的疾步前行,作為我國注冊制改革的“試驗田”,科創板的包容性不斷增強,基礎制度不斷完善,引領示范作用不斷顯現,成為促進科技創新、資本和產業良性循環的重要平臺。
三年的打磨淬煉,從首批25家上市企業,到如今400多家的科創軍團,科創板已成為我國“硬科技”企業上市的首選地,國內產業鏈自主可控、國產替代程度進一步提升,“硬科技”底色愈發凸顯。
據統計,2019年至2021年,科創板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總額分別為527.4億元、668.5億元及873.28億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總額分別為1.23億元、1.56億元及2.04億元。截至2021年底,科創板研發人數占比達29.50%,遠高于同期主板和創業板的8.14%和16.02%。
截至目前,科創板上市公司總計獲得8.5萬件專利,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專利數量195件;其中,發明專利共計6.45萬件,平均每家147件。
上交所公布的信息顯示,目前科創板共有123家上市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分別占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的28%、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總數的32%。
在“硬科技”高研發投入助推下,科創板公司業績持續高成長。今年一季報顯示,科創板公司實現營收2162.86億元,同比增長45.60%;歸母凈利潤268.04億元,同比增長62.42%;今年一季度,科創板437家公司實現營收2375.7億元,歸母凈利潤277.9億元。
據國盛證券首席策略師張峻曉測算,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科創板公司的業績增速已經開始超過A股其他板塊。預計2022年科創板公司業績同比增長22.35%,遠高于主板和創業板。
科創板公司靚麗的業績表現,助推二級市場股價上漲。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科創板437只新股上市至今,相較發行價平均漲幅約107%,313只個股實現上漲,124只個股跌破發行價。
其中,漲幅100%以上個股152只,漲幅300%以上個股49只,漲幅500%以上個股17只,漲幅800%以上個股10只,漲幅前三名分別為奧特維、固德威、美迪西,漲幅分別為1253%、1234%、1143%;此外,東威科技、瑞可達、上聲電子、天奈科技、復旦微電、天合光能等個股漲幅介于1123%至822%之間。不過,有10只個股破發幅度超過50%,破發幅度前三名分別為福昕軟件、*ST紫晶、產思科技,破發幅度達72%、68%、61%。
不過破發的科創板個股數量也不少,尤其今年三四月市場疲弱之時,新股上市首日破發頻現,唯捷創芯、普源精電首日更是跌超30%。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此前機構抱團壓價,2021年9月份科創板詢價新規實施后,科創板IPO平均發行市盈率走高,新股破發率一度提升,但市場很快實現自發調節,發行市盈率回落,破發率降低。(記者 鐘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