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青年強則中國強。一直以來,國家高度重視青少年體育工作,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深化體教融合,引導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體育健身活動,在體育健身中強健體魄、砥礪意志,促進青少年和兒童的健康成長。
【資料圖】
當前,遼寧省圍繞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省等目標的一系列強有力改革舉措正在加速推進。那么,體育對教育現代化有哪些正面作用?教育實踐中體教融合具體如何開展?有哪些比較好的經驗值得借鑒?近日,新華財經專訪了遼寧省教育廳廳長馮守權。
馮守權認為,體育一直以來都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它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體育運動能夠提高青少年的抗壓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培養青少年勇敢堅韌的意志,還可以幫助青少年調節情緒,有助于應對當下乃至未來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挑戰。體育運動對青少年性格、品質、意志的培養和塑造,以及融入社會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可以支撐孩子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遠。”
近年來,遼寧省高度重視學校體育工作,深化體教融合,系統實施“體育特色學校創建工程”“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程”和“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通過教會、勤練、常賽這一基本路徑,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體育特色,現有全國青少年校園“三大球”和冰雪運動特色學校1654所,約占全省中小學總量的三分之一。
“社會組織進校園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彌補校園體育力量的不足。依托體育社會組織的專業水平和豐富培訓經驗,可以為學生提供高標準的專業訓練,推動全省國家級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建設。”馮守權說。
馮守權認為,選擇開展哪些特色體育項目應與學校所在地的地理環境相結合。以沈陽市渾南區為例,近年來,渾南區依托域內寬闊平緩的渾河水域資源,全面普及校園賽艇運動,推動建立面向全體普及推廣、面向精英培養專長的學校體育工作機制,發揮體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渾南區通過與沈陽清泉盛京賽艇俱樂部深度合作,由專業教練為學校體育教師提供培訓,解決了“師資”的問題,俱樂部為學生提供訓練場所,解決了平時“訓練”的問題。目前,俱樂部已為學校培訓校園賽艇教師近百名,實現了萬名學生參加賽艇運動。
“賽艇是一項對團隊合作要求非常高的運動,一條艇上4個人、8個人的勁兒如果不往一處使,在力學上很多力就會內耗掉。而學生在上艇實踐課上是越戰越勇,越玩越愛玩,甚至不愿意下課的狀態。”馮守權說,我們樂于看到像沈陽渾南這樣,政府、學校、社會組織共同合作,把區域內所有學生都吸引到體育運動中來。我們會為每個孩子提供適合他參加的體育運動,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
據悉,按照遼寧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遼寧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措施》,遼寧省將指導學生在掌握跑、跳、投等基本運動技能的基礎上,努力讓每名學生熟練掌握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田徑、體操、游泳、賽艇、擊劍、冰雪等項目中1至2項終身受益的專項運動技能。
深化體教融合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也與城市體育文化的繁榮、城市軟實力的提升息息相關。當前,普及推廣青少年賽艇運動已經成為沈陽打造“賽艇之都”的重要一環。
“通過對青少年廣泛開展賽艇訓練,將為沈陽形成規模龐大的賽艇運動人口基數,進而吸引全國的賽艇要素向沈陽集聚,推動賽艇消費、形成賽艇文化、提升賽事配套設施水平。讓人們重新認識青春、時尚、有活力的沈陽氣質形象。”在提到沈陽著手打造“賽艇之都”時,馮守權說。
“遼寧是體育大省,人才輩出。沈陽工業文明城市的底蘊與賽艇‘工業文明之花’的氣質相契合,沈陽又具備‘最美城市靜水賽道’的優質水域條件,我們有信心將沈陽國際賽艇公開賽打造成為國際賽艇‘四大賽事’之一,打造沈陽具有國際影響力‘賽艇之都’的城市品牌。”馮守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