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部分產品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較高,今年以來,結構性存款產品獲得部分投資者關注。就在5月,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有所反彈,不過,這樣的“漲勢”未能持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6月,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中間收益率、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雙雙下跌。分析人士認為,與普通定存相比,結構性存款攬儲成本依然較高,未來或仍有小幅下降空間。
收益率仍有下降空間
隨著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下調,結構性存款也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在平均預期中間收益率連續兩個月持平后,6月,結構性存款收益率小幅下跌。
根據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不完全統計,6月銀行發行的人民幣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中間收益率為2.97%,環比下跌2BP;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 3.58%,環比下跌1BP。
相較于1月,人民幣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中間收益率3.13%和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3.61%,整體呈下降趨勢。
整體來看,截至目前,結構性存款“3時代”仍為主流。以某股份制銀行為例,記者注意到,該行7月12日-7月19日銷售的8款人民幣結構性存款產品中,預計到期利率上端最高的1款為5.29%,而其余7款產品 預 計 到 期 利 率 上 端 分 布 在2.86%-3.27%。
從不同類型銀行來看,6月份國有銀行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29%,環比下跌3BP;股份制銀行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55%,環比下跌2BP;城商行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48%,環比上漲4BP;外資銀行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5.8%,環比上漲21BP。
“國有銀行預期最高收益率整體偏低,很多都與實際收益率較為接近;股份制銀行預期最高收益率在3.5%以下的結構性存款,實際收益率與預期最高收益率也較為接近,所以預期最高收益率雖然不能代表實際收益率,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實際收益率的走勢。”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指出,今年以來,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結構性存款收益率均有一定程度下跌 。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銀行普通存款利率整體走低,4月到5月全國性銀行、地方性銀行相繼下調普通定存、大額存單、特色存款利率,其中長期利率降幅明顯。不過6月份以來普通存款利率止跌企穩。劉銀平認為,該輪利率調整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利率或進入相對平穩期。結構性存款收益率則仍在下降通道中,與普通定存相比攬儲成本依然較高,未來或仍有小幅下降空間。
仔細閱讀收益規則
盡管利率有所走低,不過,在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加劇甚至破凈背景下,今年以來,存款產品再度受到關注。據央行2022 年第二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二季度,傾向于“更多投資”的居民占 17.9%,比上季減少 3.7 個百分點,而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 58.3%,比上季增加 3.6 個百分點。
從結構性存款來看,2020年5月以來,受監管影響,結構性存款規模持續壓降,2021年12月結構性存款規模相較于2020年4月頂峰時期下降了58.12%。不過進入2022年以來,結構性存款規模止住連降趨勢。整體來看,近幾個月結構性存款規模變化不大,和去年末相比有所增長。
在劉銀平看來,雖然銀行仍存在降成本壓力,但部分銀行對結構性存款仍有一定依賴性,未來結構性存款規模壓降空間有限。
需要留意的是,結構性存款不同于一般性存款,具有投資風險,其預期最高收益率不代表實際收益率,預期收益率越高,達到的可能性越低。
以6月為例,從不同掛鉤標的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來看,掛鉤匯率的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中間收益率為2.97%,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32%;掛鉤黃金的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中間收益率為2.97%,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2%;掛鉤指數的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中間收益率為2.92%,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4.41%;掛鉤基金、股票的結構性存款無三層收益結構產品,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6.25%。
從掛鉤標的來看,6月份發行的結構性存款掛鉤匯率的比例為56.25%,掛鉤黃金的比例為22.08%,掛鉤指數的比例為17.4%,掛鉤股票、基金的比例為3.96%,掛鉤其它資產的比例為0.31%。“目前發行三層收益結構產品的主要是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掛鉤標的以黃金和匯率為主,與產品實際收益率較為接近。”
劉銀平指出,對投資者來說,結構性存款的安全性較高,中資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均保本,有保底收益率,但是部分產品的收益率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投資者不能只看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在購買之前需要仔細閱讀產品的收益規則,了解產品達到不同收益率的條件。(本報記者 吉雪嬌)
關鍵詞: 3時代仍為主流 結構性存款漲勢未能持續 大額存單利率 定期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