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周五(7月15日)弱勢下行,活躍商品大面積收跌。截至下午收盤,追蹤國內商品市場的綜合指數收報182.26點,較上一交易日下跌5.72點,跌幅3.04%。下跌品種中,滬鎳、鐵礦石分別收跌11.85%和10%,領跌商品市場;熱卷、焦炭、螺紋三品種終盤跌超7%,另有滬錫、生豬、瀝青等5個品種收盤跌幅在5%以上。全天僅6個品種尾盤收漲,其中尿素、豆油和低硫燃料油(LU)漲幅居前,分別收高1.58%、1.43%和1.27%。
文華商品指數7月15日日內走勢圖
(資料圖)
來源:文華行情系統
大宗商品幾乎單邊下跌 滬鎳跌近12%鐵礦跌超10%
期貨市場15日整體情緒較為悲觀,活躍商品大面積收跌。其中,有色金屬板塊重挫,滬鎳主力合約盤中一度大跌超12%,終盤錄得11.85%的跌幅,續創2021年12月以來新低。近期宏觀利空持續發酵,市場信心極度缺乏,鎳基本面相對較弱,鎳價跌幅較其他有色金屬更為顯著。從產業基本面看,金瑞期貨分析認為,供需結構逆轉疊加宏觀悲觀前景使鎳價急速下跌,雖然新能源需求回暖且產業略有備庫,但不銹鋼表現持續低迷,整體來看需求偏弱,市場對后續供給過剩擔憂有所加劇。展望后市,該機構認為,由于本輪滬鎳下跌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對倫鎳“逼倉”和新能源溢價所引發價格大幅上漲的價格修復,后市鎳價將回歸成本與供需邏輯定價,預計將圍繞以130000~150000元/噸為核心區間的新的價格波動中樞。
黑色系商品15日全面下跌,截至下午收盤,鐵礦石收跌11.85%,期價創下1月4日以來新低;熱卷、焦炭、螺紋三品種終盤跌超7%,焦煤、硅鐵、錳硅跌超5%。據光大期貨分析,除了海外衰退預期升溫施壓外,國內供應逐步增加,成材需求下降以及鋼廠減產,原料端的下跌使得黑色商品整體走出負反饋邏輯。綜合來看,目前黑色系面臨的基本面仍是“內憂外患”,整體風險仍待進一步釋放。不過近期價格下跌幅度已經非常大,繼續追空需要謹慎,關注政策面的調整可能給市場帶來的邊際變化。
鐵礦石方面,恒泰期貨指出,目前鐵礦石供給進入季節性旺季,而月度需求卻見頂回落,港口庫存開始反彈回升,供需格局拐點已經出現。我的鋼鐵網(Mysteel)數據顯示,6月以來澳洲、巴西鐵礦石發貨量顯著回升,6月下旬開始到港量也開始明顯增加,本周45港鐵礦石到港量大幅增加603.5萬噸,創近三年來新高。港口鐵礦石庫存連續三周累庫,目前已達到1.3億噸。總體而言,多重利空共振,抑制盤面,鐵礦石或延續弱勢。
其他品種方面,滬錫、生豬、瀝青等品種收跌超5%。
尿素豆油等六種收漲 現貨支撐成關鍵
在商品市場大面積“飄綠”的背景下,仍有尿素、豆油、低硫燃料油(LU)、一號黃大豆、二號黃大豆和菜油六個品種頑強收漲。其中,尿素、豆油和LU的漲幅均在1%以上。
盡管尿素的上漲從既往走勢來看,仍帶有明顯的反彈跡象。市場分析認為,推動尿素反彈的主要動力來自于現貨跌勢放緩且期貨盤面相對現貨仍存在貼水。不過,隆眾資訊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當周,全國尿素企業開工變化不大,平均開工率仍維持在72.57%的水平,較之前一周略增,但企業庫存增至66.63萬噸,累庫明顯。這也給尿素價格的進一步反彈帶來了壓力。
豆系列油脂油料的反彈在主要商品板塊中略顯突兀,除豆粕以外,大豆、豆油14日全線收漲。一方面美豆在產區干旱天氣干擾下略有企穩,豆系列油脂油料帶來影響,另一方面,國產大豆惜售情緒也給國產大豆價格帶來了挺價效應。據光大期貨分析,雖然短期蛋白企業需求放緩,采購量有限,但貿易商手中庫存成本較高,市場存在一定挺價惜售情緒,預計短期內一號黃大豆現貨價格下跌幅度有限。不過,該機構也表示,當前宏觀面利空情緒仍未消散,豆一抄底仍需謹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