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邦食品2021年生豬出欄量達428萬頭,位居全國前十位。但2021年下半年以來,行業持續下行,天邦生豬養殖業務也受到影響。天邦食品在業績預告中表示,公司2022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扭虧為盈,主要貢獻來自轉讓子公司51%股權產生的投資收益13.94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仍然為負數,主要來自生豬養殖業務虧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天邦如何看待當前市場走勢?企業在脫困上有哪些部署?下一步的發力方向又在哪里?記者近日專訪了天邦食品董事長張邦輝,聽一聽他的解讀。
多因素促成豬肉供給緊張 下半年豬價或保持高位
自2022年3月份下旬以來,全國生豬價格“漲”聲不斷,近期更出現快速上漲態勢。張邦輝認為,當前價格上漲主要由供給不足造成。
“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受天氣等因素影響,仔豬存活率降低。加之去年國內生豬價格持續下探,大多數中小企業經受不住虧損紛紛離場,加劇了當前生豬供應的緊張局面。”張邦輝說。
張邦輝認為,當前行業熱議的豬周期上行拐點是否到來值得商榷。一方面,去年以來豬價下行促行業洗牌,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發達國家的經驗顯示,行業集中度越高,豬肉價格就會越平穩。另一方面,國內上一輪產能擴張見頂,各大養殖企業進入提質增效階段,紛紛在提升養殖效率、增加邊際收益方面下功夫,這意味著從中長期看,生豬供應有保障,而豬肉消費需求也不存在大幅度提升的基礎條件。
但張邦輝認為,去年行業寒冬帶來的產能出清或超出很多人預期,天邦目前有過半產能閑置。此外,在豬肉價格上漲情況下養豬用料量還出現下跌,判斷行業總體空欄量也在高位。“綜合來看,供給下降是豬肉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按照補欄至少需要11個月的經驗看,今年下半年豬價或維持高位。”張邦輝說。
科學養豬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天邦食品2022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16.4億元,同比下降51.89%;歸母凈利潤-6.74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張邦輝認為,這與公司前幾年快速擴張有著直接關系。“由于生物安全相關措施沒有跟上,在藍耳病、流行性腹瀉等疫病影響下,企業能繁母豬、肥豬病死率提升,這也是我們目前正在加快補齊的短板方向。”
張邦輝表示,天邦在2014年引進源于美國孟山都的優質種豬資源,PSY(每頭母豬每年所能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可達到35,且能在150日左右達到135公斤,FCR(料肉比)可望低于2.0,均優于行業平均水平。“但優質種豬對生活環境要求高,倒逼我們加大在生物安全、豬舍舒適度等方面的投入。”張邦輝說。
據悉,天邦食品正加快探索信息化養豬新模式。目前天邦利用豬舍內安裝的傳感器、攝像頭等設備,結合圖像識別等技術,可跟蹤每頭豬的體溫、飲水頻率、背膘等情況。同時,通過料塔稱重、電子耳標等技術,推動生豬養殖的全程追溯管理。
“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未來企業間的競爭將集中在‘卓越成本’比拼上,通過科技投入提升生豬存活率、生長效率,不僅僅有利于企業發展,對國家減少資源浪費也具有積極意義。”張邦輝說。
聚焦主業發展 向下延長產業鏈
6月21日,天邦發布公告稱,擬將持有的主要從事種豬業務的史記生物技術(南京)有限公司51%股權轉讓給由史記生物管理層和員工為主導的三亞史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后史記生物將不再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這是繼2021年天邦剝離飼料、疫苗等業務后的另一大動作。
“我們希望整合相關行業的資源,來獲得高質量、低成本的上游供應鏈優勢。”張邦輝說,目前公司計劃在推動養殖設施改造升級的同時,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計劃通過基因改良、飼料優化等措施提升能繁母豬的PSY值,讓孟山都的基因優勢進一步發揮。與此同時,天邦還在養殖基礎上積極布局豬肉加工等下游環節,延長產業鏈條。
今年6月,天邦股份旗下拾分味道(臨泉)食品有限公司年產500萬頭生豬屠宰深加工項目一期建成投產。張邦輝介紹,該工廠通過待宰靜養、噴淋除臭和福利屠宰等,最大限度降低應激反應對肉品風味的負面影響;5℃分割環境和全程微生物管控大大延長貨架期;同時通過嚴格在線檢驗檢疫程序確保品質。“通過從養殖到屠宰再到加工的上下游打通,精分割、深加工將為豬肉創造更多附加值。”
張邦輝說,隨著企業生產效率的提升,今年全年生豬出欄量計劃達400萬頭以上,年內企業或將扭虧為盈。(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