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上海7月7日電 6日,生豬主力合約(LH2209)繼續回落,大跌4.71%,收盤于22215元/噸(22元/公斤),這意味著生豬價格在近兩周的“異常上漲”后,迅速回落。
國家發展改革委兩天三次出手穩豬價,是重要因素之一。多位專家6日詳解此前生豬價格“異常上漲”的原因,稱炒作過度壓欄是導致此次生豬價格淡季異常上漲的導火索。目前,從供需基本面來看,生豬價格上漲空間不足,甚至不排除價格下行。
“近日市場謠傳我國要向俄羅斯出口100萬噸豬肉,這種謠言從何而來?不排除存在資本炒作。”有專家表示,3月中旬開始到6月中上旬生豬價格一直是溫和反彈的,到了6月下旬突然出現盲目壓欄惜售導致價格暴漲,這是否有資本囤積居奇、散布謠言、捏造漲價信息等情況,都需給予關注。
(相關資料圖)
“6月下旬以來,生豬市場出現異常波動,價格連續大幅跳漲,7月5日生豬出欄平均價格上漲至每公斤24元左右,短短兩周上漲超過40%,比3月中旬價格低點上漲超過90%,這是極不正常的。”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所大宗商品市場研究室主任劉志成向記者表示,國家高度重視生豬穩價工作,十分呵護生豬行業發展,出手調控很有必要。
記者注意到,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接連出手穩豬價。
7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組織行業協會、部分養殖企業及屠宰企業召開生豬市場保供穩價專題會議。7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又連發兩則消息:一方面針對近期生豬市場出現盲目壓欄惜售等非理性行為,研究啟動投放中央豬肉儲備,并指導地方適時聯動投放儲備,形成調控合力,防范生豬價格過快上漲;另一方面,與大連商品交易所于近日召開座談會,研究加強溝通協作,共同做好生豬市場保供穩價等工作。
“過度壓欄惜售和二次育肥是近期生豬價格超預期上漲的主要原因,同時不排除有資本借機炒作。”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周琳向記者表示。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7月5日明確表示,將與大連商品交易所緊密合作,會同有關方面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強現貨期貨市場聯動監管,及時排查異常交易,強化穿透式監管,依法嚴厲打擊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以及資本惡意炒作等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障生豬市場平穩運行。
展望后市,壓欄惜售和二次育肥不是“無限制”的,其結果會造成“豬不增肉增”的局面。周琳判斷,后期豬肉上市量將相對增加,對豬價起到一定的“削峰”作用。而且,目前生豬產能總體合理充裕,特別是5月能繁母豬存欄量已經出現回升,總量達到4190多萬頭,高于農業農村部確定的4100萬頭的調控目標,市場上并不缺豬。
“從期貨市場的走勢看,在6月中旬及以前,基本上都是7月合約價格低于9月,9月合約價格低于11月。說明市場預期未來豬肉價格是一個緩慢上漲的過程。6月下旬以來,7月合約價格大幅上漲,目前走勢出現了倒掛。這也說明,市場認為這種短期的大幅上漲是不可持續的,未來豬肉的供求關系還是總體平衡。所以,在現貨市場出現大漲后,未來也很有可能出現階段性回調。”劉志成認為,近兩周已經把未來半年的漲幅全部提前透支了,因此后市上漲空間不足,需求很難支撐目前的價格,不排除還會出現一波下行。
“特別是等到8月至9月最近壓欄和二次育肥的生豬集中出欄時,價格可能快速下行,反而不利于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和行業長期健康發展。”劉志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