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等不穩定因素,今年深圳出臺的4個“30條”等政策組合包,為市場主體吹來陣陣“暖風”。特別是“惠企紓困30條”,及時解決科創企業發展中關切的突出問題,確保減稅降費、普惠金融等政策紅利走深走實,有效幫助企業進一步減負,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精準“滴灌”提升政策實效
助企紓困,貴在精準。“惠企紓困30條”聚焦市場主體熱切反映的資金壓力、房屋租金、水電氣費用、防疫消殺補貼、緩繳社會保險費、金融信貸支持等方面,動員政府部門、國有企業、行業協會、群眾團體等各方力量,著力降低市場主體成本。
“目前我們成功申請了社保補貼支持21500元(正在公示階段)。同心抗疫的產業類商務樓宇租金減免支持,減免了我們93600多元房租,還有一次性留工補貼21750元,這三項加起來就有13.6萬元。”量旋科技創始人兼CEO項金根告訴記者,公司正在申請惠民惠企的穩企租金支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萬元,目前還在初審中。
“惠企紓困30條”通過“三減三補一支持”,切實減少企業費用支出,降低市場主體生產經營成本。
“這一系列的紓困政策,減輕了企業的壓力,讓我們有信心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快發展。”項金根表示,租金的減免,包括社保、留工的補貼,都能讓企業得到一定程度的緩沖。
“深圳的紓困措施內容精準、落實及時、執行到位,我們公司在租金減免、貸款貼息、防疫補貼方面受惠金額超過200萬元,這對企業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受益。幫助我們減輕經營負擔,及時抓住市場機遇,讓我們更加堅定應對疫情挑戰、專注企業經營生產的信心。”深圳基本半導體有限公司董事長汪之涵表示。
輕裝上陣加大企業研發生產
助企紓困力度加大,政策效果加速顯現。
“作為初創科技企業,前期研發投入大,成果產業化周期長,購買設備、新產品開發與生產、新市場開拓等都必須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深圳市研一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財務經理寧艷梅告訴記者,稅務部門成立稅收政策輔導團隊開展實地調研,幫助公司精準梳理優惠政策,做好稅費減免計算,開辟退稅綠色通道,為公司辦理了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730多萬元,當天申請退稅,第二天就到賬。
研一新材料是一家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創新型企業,目前公司兩個重點項目正在推進,稅務部門積極落實稅收優惠,極大地減輕了企業的研發負擔,可以投入更充足的資金購置研發設備,同時減輕新項目資金壓力。
“惠企紓困30條”還通過“一降兩擴”,為工業制造紓困,即支持企業擴大排產生產、擴大工業投資。擴大排產生產包括鼓勵大型企業將中小企業納入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全力支持企業加大上半年排產生產力度。擴大工業投資包括對企業今年新投資并完工的技改項目,在同等條件下按最高比例足額資助,單個項目最高給予5000萬元資助。
政策辦理更加便捷
政策辦理更加便捷,才能讓政策紅利加快轉化為發展實效。
“惠企紓困30條”堅持“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努力讓惠企政策像網購一樣方便快捷,像快遞一樣精準直達。積極引導企業通過非接觸方式辦理,大力推廣全流程網辦、秒報秒批、無感智辦等模式,所有政策措施在“深i企”企業服務平臺實現“一鍵申請”,其中“免申即享”12條、占比40%。
深圳天海宸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李定告訴記者,在具體的補助申辦時,按網站提示操作,方便明晰也很快捷,并根據企業反饋及時調整流程,取消了收據申請,改為先受理再補收據,極大方便了企業申請,以及簡化了流程。
深圳市力合云記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德云表示:“惠企紓困30條”等政策組合包對于處于發展中的中小企業來說,不僅具有實質性紓困意義,也極大鼓舞了中小企業的創業信心。(首席記者 聞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