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7月4日電?(丁晶 王媛媛)四大證券報內容精華摘要如下:
(資料圖)
上海證券報
??中概股回歸路徑突變 “雙重主要上市”漸成主流
根據目前已披露的時間表,7月的港股市場至少迎來4家中概股回歸。6月30日,財富管理服務提供商諾亞控股、知名零售企業名創優品雙雙開啟招股,預計將于7月13日上市。在此之前,金融壹賬通和涂鴉智能分別公告將于7月4日、7月5日登陸港股市場。事實上,這一輪中概股回歸潮自2018年下半年興起,至今或仍僅是“棋至中盤”。研究其回歸路徑,正在發生變化――雙重主要上市的方式被更多回歸者選用。
??意外險告別高傭金時代 險企渠道改革正當時
意外健康險一半以上保費被返傭的時代將成為過去式。去年10月,銀保監會印發《意外傷害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規定,在辦法發布前已經審批或備案的意外險產品不符合相關規定的應于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整改。根據辦法規定,保險期限一年及以下的個人意外險和團體意外險平均附加費用率分別不能超過35%和25%。據了解,意外險費用率過高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傭金畸高。業內人士建議,保險要回歸保險保障初心,讓利于消費者,保險公司應該思考如何建設更高質量的銷售渠道。
??地方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政策密集出臺 一批重大項目向民間資本敞開
近期,各地紛紛推出政策舉措,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穩定和擴大民間投資,內容包括重大項目推介、創新投融資方式、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等。今年1至5月,我國民間投資增長4.1%,占整體投資的比重為56.9%。
中國證券報
???二季度銀行理財公司調研馬不停蹄 半導體行業受青睞
今年二季度,銀行理財公司調研馬不停蹄。數據顯示,有19家銀行理財公司共計參與調研843次,遠超去年同期。其中,招銀理財調研次數最多,累計達187次。匯川技術、偉星新材、橫店東磁、江陰銀行等上市公司得到多家銀行理財公司關注。行業方面,半導體產品、工業機械、電器部件與設備板塊成銀行理財公司調研重點。
???積極信號增多 房地產行業融資持續改善
6月房地產行業在境內債券市場凈融資逾160億元,連續第5個月保持凈融資為正值,并創出過去12個月的新高。業內人士表示,近期房地產行業融資環境繼續改善,市場成交邊際回暖,流動性緊張態勢有望趨于緩和,下半年更多行業基本面指標有望迎來修復。
???突發!2200億鋰業大牛股被證監會立案 涉嫌二級市場內幕交易
贛鋒鋰業3日晚間公告,公司于2022年7月1日收到中國證監會《立案告知書》,因涉嫌A股某上市公司股票二級市場內幕交易,中國證監會于2022年1月24日決定對公司立案。上述事項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產生影響。公司將持續關注上述事項的進展情況,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的相關工作,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證券時報
??首批8只碳中和ETF今日開售 基金看好綠電高成長性
今日,首批8只碳中和ETF紛紛開售,這一跟蹤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主要以“深度低碳”和“高碳減排”兩大方向為股票池的產品一經獲批就備受關注。業內人士表示,伴隨政策端對碳中和的持續加碼,無論是對新興能源領域的扶持,還是傳統高耗產業的轉型,抑或是碳排放權在不同行業主體之間的傳遞和讓渡,都會讓碳中和多層次產業鏈下的主題投資機遇不斷涌現。而這其中,伴隨著我國發電方式的演變,綠電的成長性機會和火電的周期性機會成為市場的焦點。
???炒幣虧麻了!美圖公司上半年已浮虧超3億元
港股上市公司美圖3日晚間公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凈虧損可能達2.749億元至3.499億元,較上年同期約1.377億元的凈虧損增加約99.6%至154.1%。凈虧損預期增加的主要原因為已購買加密貨幣減值。
??為博眼球竟造謠 券商前分析師遭公安機關處罰
近日,一名券商分析師在小區業主微信群內發表對南京銀行的“風險判斷”,迅速引發市場關注。7月3日,經公安機關查明,上述分析師相關言論為虛假信息,南京警方對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該分析師的供職券商,在7月1日當天已對他進行合規問責,并解除勞動合同。有業內人士表示,上述案例教訓深刻,有的分析師為樹立行業影響力、吸引市場眼球,易沖動發表夸張言論,甚至不實信息,這給市場帶來了不良影響。券商分析師樹立自己的品牌,還需要依靠自己的研究真本事。
證券日報
??ETF今日正式“入編” 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開啟新征程
7月4日,ETF納入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正式啟動。滬港通、深港通和港股通分別有53只、30只和4只ETF產品納入。業內人士稱,將ETF納入互聯互通,拓展兩地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實現內地與香港市場的進一步融合,有助于我國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和香港市場穩定發展。
???滬深交易所優化可轉債監管 利好中小民企融資
截至7月3日,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發行60只可轉債,發行規模合計1589.74億元,可轉債存量規模為7678.89億元,較2018年底增長304.54%。分析表示,定增主要是面向少數投資者發行,而且往往折價發行。可轉債則可以保持債券形態,不一定轉換為股票,對于能夠切實實現業績的成長型公司而言,可以更好保護現有股東利益。故而,中小民營企業和金融公司更加青睞可轉債。
??上半年630家A股公司參與套保 應對原料價格上漲、匯率波動等方面風險
2021年全年,A股市場有627家公司對外披露了開展套期保值業務的公告,較2020年增長55%。2022年上半年,開展套期保值業務的公司數量達630家,和2021年基本持平。近十年來,深市共有約500家公司開展過套期保值業務,其中,連續開展套期保值業務的公司,平均收益水平要高于同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