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30日晚間發布了《關于進一步發揮資產證券化市場功能支持企業盤活存量資產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旨在充分發揮資產證券化市場功能,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提升資產證券化業務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通知》的發布是上交所落實國辦《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的舉措之一,將通過進一步推動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行,助力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暢通投融資良性循環。”
【資料圖】
聚焦重點方向 大力支持證券化盤活存量資產
《通知》圍繞盤活存量資產的重點方向,創新拓展了資產證券化盤活存量具體方式,優化強化各項市場支持舉措,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聚焦重點方向,創新拓展資產證券化盤活存量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結合重點支持領域和行業的資產特性,明確適合證券化的存量資產范圍,鼓勵業務創新和募集資金用于再投資,支持企業利用PPP項目、知識產權等開展證券化。
二是突出資產信用,加強完善資產證券化投資者保護機制。細化破產隔離和信息披露要求,引導企業完善投資者保護機制安排,鼓勵管理人有針對性地披露基礎資產和企業自身情況,提升信息披露水平,促進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加大融資服務,優化強化資產證券化市場支持舉措。建立資產證券化專項團隊和市場服務直通車機制,直接對接企業融資需求,協助完善產品結構,搭建交流平臺,促進投融資對接,對符合條件的項目適用優化審核流程。上交所將在資產證券化業務評價、創新業務或產品試點等方面納入相關指標,鼓勵管理人積極提供證券化專業服務。
實踐經驗豐富 拓展資產類型服務國家戰略
近年來,上交所在資產證券化盤活存量資產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上交所資產證券化累計發行金額1.14萬億元,支持了3千家以上的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其中長三角地區資產支持證券發行2893億元,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的作用日益凸顯。
記者發現,今年以來,在上交所的支持下,多家企業積極探索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增強存量資產流動性,對盤活存量資產,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在助力產業企業融資方面,2022年4月,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三一租賃智能裝備第1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成功發行,推動資本市場助力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推進綠色轉型發展方面,2022年5月成功發行的蔚能-華泰-甬興-綠色新能源電池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碳中和)基礎資產全部對應綠色新能源動力電池,募集資金全部用于電池資產的業務投放,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戰略方向的高成長潛力科技型民營企業發展,助力推動綠色低碳事業發展。
在支持戰略新興產業方面,2022年5月,凱盛科技2022年第1期戰略新興產業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在上交所成功發行,入池資產中,戰略新興產業資產規模占比54.05%,專注于服務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等特征。
在盤活基礎設施資產領域,葛洲壩集團于2022年6月,發行招商-葛洲壩內遂高速長江經濟帶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其底層基礎資產為葛洲壩集團位于四川省內的江至遂寧高速公路項目。產品的成功發行,實現資金回收近30億元,預計每年節約財務成本近3000萬元,為行業提供了盤活基礎設施領域資產的典型實踐經驗,進一步促進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沿線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在服務中小微企業領域,太湖灣科創帶濱湖知識產權1-5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的成功發行將惠及無錫太湖灣科創帶13家優質企業,其底層資產由30件發明專利、49件實用新型專利和19件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知識產權組成,加快推動知識產權與金融資源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知識產權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全新路徑。
充分組織市場 多措并舉發揮各方合力
記者獲悉,為充分調動和發揮市場合力,上交所近期統籌部署和推進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手段解決盤活資產的重難點問題,探索創新盤活資產的路徑和方式。自6月以來,已針對高速公路、軌道交通、航運港口、電力能源等重點行業,及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區域,組織開展了10場行業研討會和區域盤活存量專題會,旨在發揮行業協會、地方政府和中介機構合力,進一步推動資產證券化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盤活存量的效能。
此外,2021年以來,上交所多次舉辦債券投融資交流會,建立“交易所搭臺,市場唱戲”的創新服務模式,通過發揮市場組織者作用,促進投融資兩端交流,增進共識與信任,暢通企業融資渠道。同時,為進一步暢通業務咨詢渠道,上交所積極踐行“開門辦審核”理念,建立一站式、多渠道溝通咨詢機制,及時解決市場主體關切問題。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按照證監會統一部署,繼續認真落實國家戰略,發揮資本市場作用,不斷創新資產證券化盤活資產方式,拓寬資產證券化市場服務深度和廣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推進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