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金剛玻璃在蘇州舉行了光伏異質結技術交流會暨4.8吉瓦高效異質結電池片與組件項目啟動會,與碧桂園服務簽訂戰略合作,發力分布式光伏及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領域。
本次技術交流會以“微晶異質結 光伏新時代”為主題,與會人士就異質結(HJT)產業化進行了展望。他們認為,隨著硅片薄片化、銀包銅漿料及單耗優化等技術推進,異質結在度電成本上與PERC電池打平的時間點將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效率、良率、需求均有提升
金剛玻璃介紹,4.8吉瓦高效異質結電池片與組件項目將采用全新異質結技術生產多尺寸雙面微晶產品,并通過PVD(物理氣相沉積)及CVD(化學氣相沉積)降本工藝、全新金屬化工藝等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
回顧金剛玻璃的HJT之路,作為國內最早進行HJT技術研發的上市公司之一,金剛玻璃在2021年6月29日宣布,投資8.32億元建設1.2吉瓦大尺寸半片超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及組件項目。今年6月17日,金剛玻璃宣布再度加碼投資,建設4.8吉瓦高效異質結電池片及組件項目,公司初步預估總投資額為41.92億元。
為什么選擇重回光伏,還選擇了HJT賽道?金剛玻璃解釋稱,作為一家玻璃深加工龍頭企業,公司認為,在光伏技術迭代的歷史機遇前,新的光伏技術路線支撐以玻璃為載體的玻璃光能事業。為此,公司選擇了在技術上更具挑戰性、發展空間更大的HJT技術路線。
金剛玻璃披露了公司HJT產品最新的轉換效率、良率數據。在轉換效率上,6月(均值)非晶電池達24.28%,微晶達24.95%,微晶MBB(即電池柵線為12主柵)達25.3%。良率方面,公司產線5月、6月的良率分別為95.6%、96.4%,預計7月良率達97.5%。數據顯示,金剛玻璃的HJT電池組件轉換效率和良率都在穩步提升中。
據悉,金剛玻璃兩條合計1.2吉瓦異質結生產線是目前全球量產規模最大的產線,該生產線集合了鏈式退火吸雜技術、前置半片工藝、數字化智能制造等技術,實現對單硅片的全制程數據追蹤與工藝自控制;4個環節的設備均選用邁為獨立研發的HJT3.0設備,具有大尺寸、半片、薄片化等特點;采用了MBB結構、銀包銅等技術,有效降低發電成本,提高發電轉化效率。
HJT與PERC成本打平為時不遠
隨著轉換效率、良率不斷提升,更多光伏公司開始積極布局HJT。產業化進程提速,業界及投資者當前最關心的問題是:HJT的度電成本何時才能達到或低于傳統的PERC電池?
“成本打平的時間點即將到來。”金剛玻璃總經理嚴春來表示,HJT在使用130微米厚度以下的硅片并結合銀包銅技術等情況下,主材有望實現與PERC電池接近的成本;如進一步采用薄片化技術,使用120微米、110微米、100微米的硅片,或是使用無銦或者省銦技術,HJT在度電成本上與PERC電池打平的時間點將近。
有更明確的時間節點嗎?邁為股份董事長周劍表示,到2024年,業界將取得以下進展:HJT電池量產轉換效率將超26%、HJT組件(210電池片66片)功率將接近750瓦、HJT將采用低于100微米厚度的硅片、電池漿料用量將低于12毫克/瓦且銀含量降低至近30%、銦用量將低于2毫克/瓦甚至出現完全無銦的HJT電池。此外,異質結鈣鈦礦疊層電池在全尺寸上轉換效率將突破30%。
HJT方興未艾,全新需求也在不斷涌現。在啟動會上,碧桂園服務與金剛玻璃就分布式光伏及BIPV戰略合作舉行簽約儀式。金剛玻璃介紹,公司致力于把玻璃的光能價值回用于玻璃的應用場所,即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BAPV(屋頂光伏)+BTPV(建筑光伏應用)。
關鍵詞: 金剛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