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6月23日電?5月銀行結售匯順差規模達15億美元;截至6月22日,6月以來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410.80億元……多項數據顯示,盡管美聯儲持續加息給全球市場,尤其是新興市場帶來緊縮效應,但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均衡穩定,海外投資者投資國內金融市場有較強驅動力。
【資料圖】
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金融市場吸引力和人民幣資產回報率將更多由經濟基本面決定,在中國經濟韌性凸顯和金融市場持續開放背景下,人民幣資產對全球中長期投資者仍具吸引力。
跨境資金流動整體均衡
整體來看,銀行結售匯和涉外收支均保持順差格局。據國家外匯管理局6月22日發布的統計數據,按美元計值,2022年5月,銀行結匯2050億美元,售匯2035億美元,結售匯順差15億美元。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貨物貿易、直接投資等實體經濟相關跨境資金凈流入維持較高水平,繼續發揮穩定跨境資金流動的基本盤作用。
在跨境證券投資方面,國際金融協會數據顯示,4月中國股市和債市分別凈流入10.19億美元和123.71億美元,5月股市外資凈流入上升至27.31億美元,而債市凈流入則放緩至19.9億美元。截至6月13日,股市當月凈外資流入已有41.68億美元,外資加倉中國股市的意愿強烈。Wind數據也顯示,截至6月22日,6月以來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410.80億元,在截至目前的15個交易日里,11個交易日為凈買入。
景順投資高級基金經理劉徽表示,從估值上來看,中國股票市場估值水平處于歷史低位,和海外市場相比也處于較低水平。中國經濟在穩健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作用下,下半年會實現較好復蘇,從而支持股票市場表現。隨著A股企穩和反彈,外資凈流入A股資金與一季度相比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在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看來,從歷史經驗看,債市的外資流入對中美利差較為敏感,因而在美聯儲5月加息50個基點以及6月加息75個基點的緊縮背景下,債市凈流入趨緩。而股市的外資流入則與中國經濟基本面更為相關,即使在過往的美聯儲緊縮周期中,如果基本面具有韌性,外資仍會凈買入中國股票資產。當前中國經濟大盤探底企穩的跡象基本確認,預計后續中國跨境資金流動將較為溫和。
人民幣資產具長期吸引力
海外投資者對中國金融市場投出“信任票”的背后,凸顯出人民幣資產具備的長期吸引力正不斷增強。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表示,從短期看,當前全球正處于新一輪貨幣政策緊縮周期,流動性整體趨于收緊,同時通脹高企,供應鏈瓶頸突出,在此背景下的金融市場短期波動性較大。他認為,如果單純從投資策略來看,適當地采取保守型操作、降低波動性較高的金融資產配置乃是當下合理的投資策略選擇。但從長期來看,貨幣政策沖擊將逐漸收斂,中國金融市場吸引力和人民幣資產回報率將更多由經濟基本面決定。考慮到中國經濟增速依然在全球領先、貨幣政策保持穩健等因素,人民幣資產實際收益率仍然為正。
數據顯示,近年來境外央行和追蹤國際指數的相關資金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明顯上升,但整體而言當前海外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仍屬低配。“無論從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2.79%的占比來看,還是從國內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中外資3%到5%的占比來看,境外投資者進一步增持人民幣資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王春英此前表示。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宏觀策略主管劉立男也表示,從短期來看,在美元加息周期中人民幣資產有望凸顯獨特的配置價值。另外,憑借多元化的特點以及中長期增值潛力,人民幣資產對全球中長期投資者仍具有吸引力。對一部分有著中長期配置需求的投資者而言,目前是配置人民幣資產的一個窗口機遇。
市場持續開放夯實基礎
展望未來,中國金融市場將進一步推進開放,夯實吸引長期資本流入的基礎。
近日,推進金融市場開放和互聯互通舉措不斷。人民銀行、證監會、外匯局近日發布聯合公告,統籌同步推進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根據相關公告,獲準入市的境外機構投資者范圍沒有變化,而程序則進一步簡化,可投資范圍也擴展到交易所債券市場。另外,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原則同意兩地交易所將符合條件的交易型開放式基金(交易所買賣基金)(簡稱“ETF”)納入互聯互通。ETF納入互聯互通標的,意味著A股市場將迎來更多“活水”。
“下一階段,將和各金融管理部門一道,繼續堅定不移地推動中國金融市場改革開放,進一步簡化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投資的程序,豐富可投資的資產種類,完善數據披露,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延長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時間,不斷提升投資中國市場的便利性,為境外投資者和國際機構投資中國市場創造更有利的環境。”中國人民銀行此前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開放的同時風險防控體制也將筑牢。王有鑫表示,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政策工具體系不斷完善,政策調整及時有效,可以有效防范跨境資本和匯率的異常波動,預計整體風險將可控。
關鍵詞: 資金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