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滬市主板排隊一年多的無錫化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錫裝股份),其在撤回申報材料后,選擇在深市主板重新排隊IPO。如今,錫裝股份在7年后終于來到了發審委門前,這一次能否順利過會,6月23日晚些時候將會有答案。
誰是真正的大客戶
在招股書中,錫裝股份表示,經過三十余年的經營發展,公司已成為一家具有較強競爭優勢及良好品牌影響力的特種設備制造供應商,為境內外客戶提供了大量優質的壓力容器產品,獲得了國內外眾多大型企業集團的認可。
同時,錫裝股份列舉出了國內外眾多相關巨頭公司,并表示成為其合格供應商。如國內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中國核電、中廣核、中化集團,國外的殼牌石油、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公司、加拿大森科能源、巴斯夫、霍尼韋爾、法馬通、瓦錫蘭、蒂森克虜伯、福陸、嘉科等。
然而,在上述名單中,能為錫裝股份產生不錯收益的企業其實并不多。從近幾年公司大客戶名單來看,除了中國石化是前五大客戶的常客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中國核電、中廣核等國內巨頭并未在前五大客戶中出現過。從國外客戶來看,殼牌石油、福陸公司、博萊克威奇公司在公司前五大客戶名單中出現過,其余多家公司并未出現在前五大客戶中。有市場人士質疑指出,表面看,錫裝股份成為眾多國內外巨頭的合格供應商,但是否每家都從公司采購相關產品?至少從前五大客戶名單并中不能看到。有一種可能是,其余巨頭有采購,但金額較小所以無法出現在前五大客戶名單中。另一種可能是,雖然是合格供應商,但并未和公司產生商業來往。
殼牌石油減少采購
從錫裝股份近幾年的客戶名單來看,殼牌石油是為數不多的國外巨頭且有著不錯采購力度的企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殼牌石油明顯降低采購力度,甚至可能已停止采購。
錫裝股份在招股書中表示,2012年,殼牌石油指定本公司為其金屬壓力容器領域的國內第一家戰略供應商,并簽署為期5年的第一期企業框架合作協議(簡稱EFA)。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全球范圍包括公司在內,殼牌石油金屬壓力容器行業EFA企業只有4家,期間雙方完成訂單約 4000萬美元,2017年第一期協議到期,經雙方重新評估,決定續簽第二期協議至2022年。
然而,自第二期協議開始后不久,殼牌石油采購力度便出現明顯波動。具體來看,2018年殼牌石油采購金額達到8624萬元,2019年這一數字小幅增加至9598萬元。2020年殼牌石油采購斷崖式下滑,金額下滑至5236萬元。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上半年,殼牌石油已退出公司前五大客戶之列,即便還有采購,但采購金額已下滑至1601萬元以內。
錫裝股份曾表示殼牌石油金屬壓力容器行業EFA企業有4家,換言之,公司并非唯一供應商。從近幾年殼牌石油采購來看,金額已大幅下滑,不排除殼牌石油加大了對其他三家EFA企業的采購力度,降低對錫裝股份的采購力度。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錫裝股份產品競爭力弱于其他EFA企業或是殼牌石油減少采購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大客戶的流失,則可能導致公司收入減少。
募投項目屢遭質疑
錫裝股份此次IPO共計募集11億元,將投入三個項目,其中募資6億元補充營運資金項目備受關注。
在2019年錫裝股份簽署的深市主板IPO申報稿中,補充營運資金項目的募集資金需求凈額為2.52億元。在當年披露招股書時,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公司實際補充運營資金并不需要那么多,存在過度融資的問題。但3年后,在2022年最新披露的招股書中,募集資金補充營運資金項目的需求凈額大幅增加至6.02億元。
另一被質疑較多的便是錫裝股份“年產12000噸高效換熱器生產建設項目”。從2019年版招股書來看,公司換熱壓力容器銷量增長迅猛,擴大產能或帶來更大的收入規模。但隨著規模的持續走高,銷量增長并不盡如人意。具體來看,2020年公司換熱壓力容器銷量為11211噸,較2019年8879噸的銷量同比增長了26.26%。實際上,看似還不錯的銷量增長背后,換熱壓力容器銷量僅僅只是回到了2018年的同期水平。2018年,公司換熱壓力容器銷量為10914噸。在三年間銷量僅小幅增長背景下,公司選擇一次性擴產12000噸,實現產量翻番。在銷量難現持續大幅增長背景下,募投項目翻番擴張產能,必要性有待商榷。有市場人士表示,在錫裝股份業績增長明顯放緩背景下,公司大幅擴產如不能實現很好的銷售,折舊以及相關費用的增長將進一步拖累公司業績。(本報記者 林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