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i深圳”體育場館一鍵預約平臺正式上線。市民登錄“i深圳”APP即可一鍵預約包括學校場館在內的全市1359個體育場館5100余片場地,并且還可領券享受最低6折優惠。這不僅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惠民政策,也開啟了促進體育消費的新路徑。
前不久,深圳六部門聯合發布了促消費“30條”,其中就包括促進戶外文體旅游消費。一鍵預約平臺的推出,不僅對體育消費提供了有力支持,也是對消費促進手段的創新——從供給側與消費端同時發力,包括體育消費在內的新消費才能真正旺起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需求越來越多樣化,也轉向更高層次的需求,強身健體就是最為強勁的一種。按照國際慣用標準,當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的時候,體育消費需求將呈“井噴式”增長。2021年深圳GDP突破3萬億元,以此計算人均GDP也已超過1萬美元的標準。因此深圳促進體育消費、發展體育產業正當其時,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要把深圳打造成國際著名體育城市。
新消費,始于需求端,終于供給側。和重在吃飽穿暖的傳統消費不同,很多新消費需要有基礎設施和應用場景的配合,否則需求再旺盛也難以激發出來。體育消費正是如此,沒有充足的鍛煉場所,體育消費需求就會受到遏制。深圳此次推出的體育場館一鍵預約平臺,不僅在于預約操作簡單,更在于通過開放公共體育設施加大了資源的供給,打通了體育消費的供給“堵點”。
除了體育消費,拉動文娛消費、旅游消費同樣如此,有更多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和更多令人向往的風景勝地,才能讓人們走出家門,把對美的追求和身心的放松轉化為真實的消費行動。
今年的京東6·18數據顯示,廣東成交額居全國之首,深圳又居廣東各城市之首,深圳人的消費潛力由此可見。與線上購物相比,大力促進線下進行的文體旅游消費,更有利于深圳經濟穩增長。這不僅是因為服務型消費能惠及更多實體商家、帶來更多就業機會,還因為這類消費創造的價值相對更高。此外,新消費還能催生新技術和新業態,進而促進供給端的創新,推動經濟結構的升級。在北京冬奧會上,深圳企業在視頻顯示、賽場設施、運動智能裝備等許多方面都有深度參與,展現了深圳體育產業的實力。
期待“一鍵預約”激發的不只是深圳體育消費,還能激發更多創新供給思路,讓消費力量噴涌而出,為深圳發展提供更大動能。(本報首席評論員 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