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負極材料近年來一直供不應求。今年以來,多家負極材料公司紛紛擴產,投擴產項目已多達29個,規模達400.6萬噸,而其中不乏下游頭部電池企業和眾多跨界玩家。金融投資報記者了解到,盡管眾多公司擴產,但負極材料仍供不應求且已有頭部企業提價,今年下半年行業供需仍將偏緊。
對于擴產后是否會出現產能過剩問題,上海鋼聯鋰電材料分析師常柯認為,負極材料產能是否過剩主要看供給和需求匹配情況,今年負極材料需求預計在120萬噸,供應缺口在30萬噸左右。
行業掀起擴產大潮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擴產梯隊主要分為三大陣營:一是包括杉杉股份、貝特瑞、璞泰來等深耕負極材料行業的資深玩家;二是以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比亞迪等為首的下游電池企業;三是如尚緯股份、石大勝華等之類的跨界玩家。據高工鋰電統計,2022年開年至今,負極材料擴產項目投資金額總計達885.12億元。
“眾多跨界玩家多為原料端優勢的企業,以目前新建擴產負極材料的區域分布來看,后續新建擴產產能主要分布在能源聚集地區及電價優惠地區。”常柯在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采訪時坦言。
據上海鋼聯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負極材料規劃產能的公司超60家,其中四川省9家企業規劃產能約90多萬噸,云南5家企業規劃產能約60多萬噸,山西9家企業規劃產能約50多萬噸。
從資深玩家來看,負極材料龍頭企業杉杉股份手筆頗大,旗下杉杉科技斥資177億元擴產,擴產規模共計達50萬噸/年,福建杉杉則投資5億元進行年產5萬噸負極材料項目二期建設。此前,杉杉股份控股子公司還引入問鼎投資、比亞迪、寧德新能源、昆侖資本等4家戰略投資者,對其控股子公司杉杉鋰電增資30.5億元。
接近杉杉股份的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公司目前產能利用率非常高,處于滿產滿銷狀態。包頭二期項目已處于試生產狀態,預計年底達產,目前整體產能為12萬噸。投產后,年底產能預計在18萬噸至20萬噸。”
璞泰來、貝特瑞頭部企業亦不甘示弱,均在進行年產20萬噸的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生產建設。接近貝特瑞的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預計今年年底產能能達到30萬噸左右。”
部分廠家開始提價
金融投資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負極材料多家頭部企業訂單飽滿,今年預計供需仍將偏緊。面對成本端價格不斷上漲的壓力,已有頭部企業產品存在提價現象。
對于此次擴產潮,接近璞泰來的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鋰電池的全產業鏈都面臨擴產的情況,對于負極材料行業而言,其供需仍將處于緊平衡狀態,優質產能仍然不足。”
常柯亦向記者表示:“目前負極材料市場整體供應仍偏緊張,頭部企業處在產能爬坡階段,負極材料石墨化工屬于高能耗行業,環評、能評審批和建設周期相對較長。此外,負極材料規劃新建產能主要是面向未來的新增需求,有效產能釋放需要時間。從需求側來看,下游前幾大客戶的訂單需求均超二十多萬噸,整體訂單處于供不應求狀態。”
從價格方面來看,負極材料上游成本端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位運行,亦支撐了負極材料價格走高。某頭部企業相關人士向金融投資報記者透露,為應對上游成本端壓力,公司目前產品均已提價,但仍難以對沖上游成本端帶來的壓力。
上海鋼聯數據顯示,今年2月-4 月,低硫焦五大廠漲幅在2200-2500元/噸,針狀焦油系漲幅2500元/噸,且石墨化加工費高位運行在2.6-2.7萬元/噸。上述接近杉杉股份、璞泰來的相關人士亦向記者表示,若原材料成本不斷上漲,不排除提價的可能。(本報記者 廖小濤 實習生 肖雅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