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俄烏沖突持續影響,市場對能源品短缺的恐慌加劇,國際油價一度沖破130美元。雖然之后油價有所回落,但目前仍在110美元附近的高位震蕩。有分析人士指出,就短期來看,油價走勢仍需持續跟蹤俄烏局勢演進,不排除因為制裁加碼等因素導致國際油價繼續沖高。在油價高企背后,石油化工行業有望受到提振。同時,在高油價的“威脅”之下,替代能源加速發展也被提上議事日程,歐洲已經加速發展太陽能,國內大力發展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上述行業景氣度有望持續提升。
A石化利好企業業績釋放
油價高位運行,利好部分化工細分領域公司業績釋放。其中,油公司來看,以中國石油為例,油價上漲1美元/桶將帶來約31億元的年化業績增量。而當前產品價格下,民營煉化企業對應2022年年化業績均在10倍附近,具備顯著的安全邊際。此外,煤化工板塊,烯烴、多元醇、己二酸、己內酰胺及尼龍6等煤化工產品,以及輕烴裂解產業鏈的多數產品價格均與油價正相關,油價上漲利好煤化工、輕烴裂解企業盈利改善。
中信證券指出,油價短期走勢仍需持續跟蹤俄烏局勢演進,若歐美對俄制裁繼續加碼,不排除油價短期沖高至120美元/桶甚至更高區間的可能,看好供應偏緊的基本面格局有望支撐未來 2-3年Brent油價維持中高水平。高油價利好相關產業鏈業績釋放,首先是直接受益于高油價的油氣生產商,建議關注中國石油;其次是油服供應商,建議關注中海油服、中曼石油、杰瑞股份、海油發展、海油工程、石化油服、中油工程;最后是高油價下煤化工、天然氣化工成本優勢凸顯,建議關注煤化工龍頭寶豐能源、華魯恒升,輕烴裂解龍頭衛星化學、萬華化學、東華能源。長期關注估值具備高安全邊際,中長期成長性可觀的煉化龍頭企業恒力石化、榮盛石化。
潛力股精選
中海油服(601808)
公司2022年一季度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5.2%;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67.7%。上游勘探開發資本投入持續增長,油田服務行業復蘇趨勢明顯,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和增儲上產“七年行動計劃”的推動下,公司各板塊主要工作量、裝備使用率有所上升。信達證券指出,油價高企將會帶動上游的資本開支觸底反彈,進一步提振油服行業景氣度。根據公司2022年戰略指引,2022年全球上游資本開支將同比增長24%,其中全球上游海上資本開支將同比增長15%,公司預計新簽海外合同54份,合同金額12億美元,2022年公司國內外鉆井平臺作業量有望繼續保持高水平增長。
中曼石油(603619)
公司2022年一季度營業收入為6.03億元,同比增長83.21%;歸母凈利潤和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266萬元和6828萬元,均實現扭虧為盈。公司油田區塊儲量豐富、埋藏淺,且油服工程和石油裝備制造可為勘探業務提供開發油田服務,具有較快的響應速度和較強的協同效應,形成勘探開發突出的成本優勢。民生證券指出,2022年隨著油價上漲,上游資本開支有望逐步恢復;且公司于2021年開拓的沙特新市場收入僅變現3768萬元,2022年放量可期。整體來看,油價高位背景下,公司原油產量加速提升,且三大業務具備一體化產業鏈優勢,協同效應顯著。
寶豐能源(600989)
公司內蒙烯烴項目一期環評審批取得實質進展,項目有望加速落地。示范項目主要建設3*220萬噸/年甲醇裝置、3*10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裝置、3*50萬噸聚丙烯裝置、3*55萬噸聚乙烯裝置、25萬噸/年C4制1-丁烯裝置。示范項目是在原“4* 100萬噸/年煤制烯烴示范項目一期260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的基礎上優化調整而來,有望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開源證券指出,以公司2021年烯烴毛利2733元/噸為基礎,示范項目降本增效后毛利有望達3317元/噸,若烯烴產量以300萬噸/年計算,烯烴產品毛利有望達99.5億元,凈利達71.7億元,公司成長性非常明顯。
衛星化學(002648)
公司為國內丙烯酸及酯行業的領先企業,產業鏈一體化程度較高,公司C3產業鏈當前上游擁有90萬噸/年PDH產能,下游擁有66萬噸/年丙烯酸和75萬噸/年丙烯酸酯產能、45萬噸/年聚丙烯產能、15萬噸/年SAP產能、22萬噸/年雙氧水產能。興業證券指出,2021年12月30日公司公告投資150億元新建綠色化學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其中一期10萬噸/年乙醇胺裝置、40萬噸/年聚苯乙烯裝置、15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酯裝置計劃分別于2022年三季度與四季度陸續建成試生產。總體而言,公司未來項目儲備豐富,穩步推進,戰略清晰,成長潛力可觀。
B光伏基本面進一步改善
一季度或數據來看,一季度光伏新增裝機13.2GW,同比增長達到148%。光大證券分析師王帥指出,一方面,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以及碳中和碳達峰目標支持下,各省積極出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同時,集中式大基地、分布式整縣推進等政策利好疊加光伏項目經濟性凸顯,預計“十四五”期間光伏新增裝機將大幅增長,行業需求繼續提升。另一方面,2022年產業鏈壓力有望逐步緩解,推動光伏板塊基本面進一步改善。
西南證券分析師韓晨指出,當前時點我們繼續堅定看好板塊修復上行行情。首先,海內外需求仍然旺盛,開工率并未下降;其次,一季報表現優異,二季度將延續;最后,臨近“630”并網時間節點,地面電站需求逐步啟動;分布式項目建設亦隨國內復工推進、物流逐漸緩解而恢復。我們認為,短期看,光伏一季度數據強勁,隨著硅料新產能持續釋放,供給端逐漸充裕有望帶動下游需求增長。長期看,光伏行業或再現戴維斯雙擊,持續底部推薦。
從行業來看,2022年一季度光伏行業實現淡季不淡,奠定全年高景氣基調。民生證券分析師鄧永康建議投資者關注受益需求景氣,出貨量同比高增的一體化組件企業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逆變器企業陽光電源、錦浪科技、德業股份、固德威、禾邁股份等;此外,電池技術變革大幕揭開,相關產商有望享受技術溢價,建議關注晶科能源、隆基股份、鈞達股份、中來股份等。同時,產業鏈其他環節的配套也至關重要,建議關注中環股份、金博股份、高測股份等。
潛力股精選
隆基股份(601012)
公司持續投入研發推進技術進步,HJT電池研發方面,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研究所測試公布隆基HJT電池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在TOPCon電池領域,公司的兩型號電池也分別取得了世界最高轉換效率。同時,公司積極布局BIPV及光伏制氫業務,可望打開更多應用場景。公司多條技術路徑布局新光伏電池技術,表現積極而穩健,龍頭地位穩固。世紀證券指出,短期看,雖然上游硅料漲價大漲導致產業鏈不平衡,但公司作為垂直一體化龍頭,抗壓能力更強。長期看,公司持續投入研發推進技術進步,垂直一體化戰略成效顯著,規模、技術、品牌優勢將保障公司持續受益光伏行業的長期發展。
晶科能源(688223)
公司截至2021年底硅片、電池、組件環節產能分別為32.5、24、45GW。全球市占率從2011年的2.5%提升至2020年的14.4%,2021年實現組件出貨22.23GW,同增22%左右,龍頭地位穩固。乘TOPCon風,公司進一步提高盈利和市場份額,長期目標市占率20-25%。東吳證券指出,公司建設全球化生產布局,在東南亞設立7GW的硅片-電池-組件的一體化產能,或有效規避部分關稅,同時回A上市后加大國內市場的拓展,提高分銷市場份額,享受中國和歐美市場的需求快速發展。我們預計公司2022年組件出貨達40GW,同比增長約80%。
天合光能(688599)
公司在行業內率先并且堅定不移布局分布式市場,“天合富家”原裝戶用系統出貨量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長率超過300%,同時亦發布了BIPV產品“天能瓦”,進一步完善在分布式光伏領域的產品布局,2021年分布式業務銷售增長顯著,對公司2021年業績增長做出有力貢獻。光大證券指出,公司光伏組件出貨量居全球前列,大尺寸產品提前布局將保障公司在產業鏈降價背景下獲取超額收益,分布式和儲能業務有望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整體來看,公司大尺寸產品和分布式業務銷售均實現顯著提升,且未來大尺寸和差異化產品盈利優勢有望進一步凸顯。
中環股份(002129)
公司業績持續快速增長,晶體環節,單位產品硅料消耗率同比下降近3%,硅棒單臺月產提升30%;晶片環節,硅片A品率大幅提升,同時積極推進細線化、薄片化等項目,同硅片厚度下公斤出片數提升8%,毛利率提升至22.73%。西南證券指出,公司產能按計劃逐步投放,目前產能達到 100GW 左右。50GW(G12)寧夏中環六期項目進展順利,預計2022年底公司晶體產能將超過140GW。另一方面,公司堅持差異化路線,注重全球合作,N型硅片取得突破性進展。在下游N型電池迭代時有望憑借技術積累的先發優勢,率先實現N型硅片業務放量。
C風能需求處于上升通道
國內2021年新核準的陸上風電將全面步入無補貼時代,技術進步將成為行業景氣度的先行指標和驅動力。展望未來,技術進步路徑清晰,現有技術降本趨勢有望延續,有望催生更多的市場需求。
行業來看,東吳證券分析師曾朵紅指出,陸風大型化降本迎來平價新周期,需求旺盛。搶裝過后2021年需求不減,公開招標54.2GW,其中陸上 51.4GW,同比增長 106%,2022年裝機預計增長。隨著大型化降本加速推進,疊加大基地、風電下鄉、老舊機組改造等政策支持,陸上風電需求旺盛,預計2022-2025年新增裝機52、60、68、76GW,年均復合增速13.5%。
海上風電來看,海風具備資源豐富、發電小時數高、發電穩定、靠近負荷中心利于消納等優勢,隨著技術進步和大型化降本,海風平價在即。在雙碳目標和能源低碳轉型背景下,2023-2025年海風將迎來高成長。根據沿海各省的規劃,我們預計十四五海風裝機將超50GW,其中2022-2025年分別6GW、9GW、10GW、15GW,年均復合增速36%。
預計十四五期間國內風電市場需求整體處于上升通道,風電產業提出的年均50GW裝機目標具有可行性。平安證券分析師皮秀表示看好風電板塊投資機會,建議投資者關注風機環節的金風科技、明陽智能、運達股份,塔筒環節的天順風能、大金重工,軸承環節的新強聯,鑄件環節的日月股份,以及海纜環節的東方電纜等。
潛力股精選
金風科技(002202)
公司一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12.65億元,同比增長15%,環比增長185%。截止一季度末公司在手訂單總 量 16.97GW,其 中 外 部 訂 單16.5GW。公司海外在手外部訂單共2.73GW,同比增長38%,公司海外訂單持續增長,主要分布在越南、智利、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西部證券指出,公司一季度全球風電新增權益并網裝機容量51.3MW,同時出售風電場規模232MW。截至2022年3月底,公司全球自營風電場權益裝機容量、風電場權益在建容量分別為5888、2552MW。隨著公司在建風電場逐步并網,公司發電及風電場轉讓收入有望持續增長。
明陽智能(601615)
公司2022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1.26億元,同比增長63.40%;實現歸母凈利潤14.08億元,同比增長398.53%。受海上風機交付量上升及出售風電站項目收益增加,公司盈利顯著提升,業績超市場預期。財通證券指出,一季度公司實現風機對外銷售1607MW,同增67%,其中陸上風機同增47%,海上風機同增113%。而海上風機交付6MW及以上機型超94%,8MW機型亦實現規模交付,彰顯公司在海風大型化潮流中的突出優勢。同時公司新增風機訂單2.54GW,全國公開招標市占率超13%。公司風機在手訂單截止一季度末達20.01GW,在手訂單維持歷史高位。
天順風能(002531)
公司一季度太倉、鄄城、濮陽工廠的生產、物流及客戶需求均受疫情影響較大,導致塔筒交付同、環比均出現下降。產能預計5月恢復正常,北方包頭工廠、商都工廠、通遼工廠通過彈性擴產彌補1-4月停擺的產能。公司目前在手訂單80萬噸,各工廠排產飽滿,我們預計全年塔筒出貨量約80-90萬噸。東吳證券指出,湖北沙洋、內蒙商都、吉林乾安工廠的葉片產能預計2022年建成投產,屆時公司擁有合計25條以上超大型葉片產線,規劃年產能達到2000套。在葉片產能整體供大于求的背景下,通過加強與主機廠的合作,有望進一步帶動公司葉片的銷量,提升市占率。
新強聯(300850)
公司主營高端回轉支承,下游覆蓋風電、盾構機、海工設備等領域,與明陽智能、遠景能源、中鐵裝備、振華重工等行業龍頭保持緊密合作。在風電業務放量驅動下,公司業績實現了快速增長。東吳證券指出,公司大功率主軸軸承持續突破,5.5MW和6.25MW已開始向明陽智能批量供貨;獨立變槳技術成熟,在偏航&變槳領域具備技術迭代成長邏輯。此外,2021年募投加碼大功率主軸軸承、偏航&變槳軸承,預計2023年達產年產值16.3億元;2022年募投布局齒輪箱軸承,預計2026年達產年產值15.35億元,風電軸承業務仍有望持續擴張。(本報記者 林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