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副總裁兼亞太區總經理劉茂樹在接受新華財經記者專訪時說,中國持續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為外資企業在華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霍尼韋爾將持續增加在華投資,特別是在華研發投入。
霍尼韋爾集團創立于1885年。2021年,霍尼韋爾以銷售收入326億美元位列世界500強第374名。據劉茂樹介紹,中國是霍尼韋爾全球第二大市場,也是公司最大的增長型市場。目前,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航空航天、智能建筑科技、安全與生產力解決方案四大業務集團均已落戶中國。
改革開放以來,霍尼韋爾在中國的投資,特別是研發投入進入了快車道。2003年,霍尼韋爾在上海成立亞太區總部,并落地亞洲最大研發中心;2016年對上海亞太區總部及研發中心增資1億美元,以支持公司中國業務的持續增長。2021年11月,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霍尼韋爾與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簽署協議,將在天津保稅區落地另一全球研發中心,以及集智能工廠建設、工程、系統集成測試、市場推廣于一體的運營中心。該中心將成為霍尼韋爾在中國重要的創新引擎,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數字化和低碳技術及解決方案。
劉茂樹說,霍尼韋爾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中國持續加大改革開放力度,逐年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外資企業在華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以天津自貿區為例,近年來,天津自貿區推出了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舉措。在霍尼韋爾過程控制(中國)運營中心和創新研發中心項目建設期間,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作為所在地主管部門,積極協助項目的選址和籌備。建立了‘向企業家匯報’等體制機制和全面提升服務水平的各項務實舉措,協調解決企業在區內運營和發展遇到的實際問題,讓我們深受鼓舞,這些也是我們將項目落地天津保稅區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指出,霍尼韋爾約60%的新產品研發都以改善客戶的環保表現和社會效益為出發點,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與中國政府的“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謀而合”,中國“雙碳”目標為霍尼韋爾提供了更多發展機遇,公司將持續增加在綠色轉型領域的投資。霍尼韋爾與東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將在廣東省茂名市,共同投資建設年產量達100萬噸的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生產基地。該項目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以廚余油和動物脂肪為原料的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產基地之一。預計該項目建成后每年將減少約240萬噸溫室氣體排放。
此外,霍尼韋爾正在憑借可持續發展技術助力越來越多的中國合作伙伴實現低碳發展。例如,中國國藥集團旗下的國藥控股上海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近期在其位于上海的疫苗冷庫擴建項目中采用霍尼韋爾的高能效制冷劑,以儲存供上海地區使用的各類疫苗,有效降低疫苗儲存和配送過程中的碳排放,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
劉茂樹說,霍尼韋爾(中國)有限公司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低碳中心于2021年正式成立。該中心專注于研究低碳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以霍尼韋爾創新的產品和技術為引擎,推動低碳解決方案在中國市場的開拓和實施。該中心已成為霍尼韋爾在中國與企業伙伴、研究機構、行業組織、高等院校等在低碳領域聯動合作的窗口。
他表示,霍尼韋爾對中國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倍感振奮。霍尼韋爾近期參展的第131屆廣交會和即將參展的第五屆進博會都是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的例證。2021年中國吸收外資再創歷史新高,這證明了中國市場的巨大吸引力。“我們看好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近年來,中國擴大開放的舉措給霍尼韋爾帶來了新的機遇,公司在中國的業務發展正在加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