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5月7日電 (記者沈寅飛)從資本瘋狂涌入到回歸理性,從產業進入膨脹期到進入低谷再復蘇,VR/AR產業經歷著大多數新興產業一樣的規律性變革。那么,時至今日,國內相關企業發展情況如何,虛實相融的軟件硬件達到什么樣的水平,具體應用在哪些場景?近日,記者專訪了專注于國內AR賽道近八年的北京亮亮視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亮亮視野)創始人兼CEO吳斐。
圖為亮亮視野創始人兼CEO吳斐(受訪者供圖)
大浪淘沙能者留
IDC預計,中國VR市場從2021年開始出現大幅增長,未來五年AR/VR市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71.1%。億歐智庫預測,2020-2025年,中國VR/AR終端硬件出貨量將由約400萬臺,增長至接近6000萬臺,其中AR設備年均復合增速遠高于VR設備,可達103.4%,預計2025年中國VR/AR終端硬件市場規模為1789億元。
然而,面對如此如大的一個市場,產業大浪淘沙后的“拔尖”企業卻并不多。吳斐說,在最初的產業膨脹期,資本大量涌入這個行業,國內VR/AR企業有上千家之多,然而如今能夠存活下來的屈指可數。這其中有產業周期的原因,也有很多客觀因素。
“使用方對AR虛實融合的美好愿望和產品、技術的供給不足之間存在矛盾。”吳斐說,現在客戶對AR產品的要求非常綜合,但是研發一款符合客戶需要的產品在前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企業進行大量的投入,如果最終沒有形成批量訂單,這對AR企業來說會形成比較大的營收壓力。
另一方面,基礎技術設施的薄弱和專業人才的短缺成為制約這個行業發展的瓶頸。上下游產業鏈及其工藝技術的布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行業內的專業技術人才更是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目前,企業仍面臨專業人才招聘的壓力,而且將來可能或存在更大的空缺。
如此種種,讓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對于如何讓AR企業存活下去,并且能夠“活”的具有生機活力成為問題。對此,吳斐認為,熟悉客戶的場景和對AR的真實需求,才能不斷拓展增強現實的產業價值。
“長期的技術研發積累和基于行業場景的解決方案是亮亮視野的競爭底氣。我們與客戶一起規劃,努力于幫他們實現價值。” 吳斐說。
值得注意的是,亮亮視野在過去多年發展歷程中,先后獲得多輪股權投資,累計融資金額達到數億元人民幣。2021年11月,亮亮視野完成C1輪1億元戰略投資,由亦莊科創、聯電基金、安信證券聯合投資,由Scale Partners勢乘資本擔任獨家資本顧問。
ToB業務是基石
工作人員戴上AR眼鏡看到設備便可以知道其中某個零件的名稱、參數等一系列內容。這樣的場景并不科幻,而是已經發生在南航、三一重工等大型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當中。
圖為AR眼鏡應用場景圖(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行業內的頭部企業已經能通過AR+AI工業級解決方案為企業提供了包括AR遠程指導、AI智能維修巡檢、AR實景營銷等各種端到端的AR+AI交互產品服務,幫助企業在開發設計、生產制造、營銷銷售、運營維護等環節連接起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實現企業數字化進階轉型。
吳斐介紹,目前,亮亮視野在智能制造、航空、能源化工等領域已經服務了大量全球知名客戶,包括三一重工、特變電工、柳鋼集團、中國南方航空等。公司還與阿里云、三大運營商、騰訊、依圖等技術伙伴合作,多方攜手共同探索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下一站。
事實上,AR眼鏡的ToB業務仍是相關企業依存的基礎。如亮亮視野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亮亮視野AR設備總出貨量已超3萬臺,營收約1.2億,較2019年翻了近3倍。2022年,公司預計營收1.8億。
吳斐說,公司一直堅持AR全產業鏈自主研發戰略,覆蓋上游光波導顯示技術、融合AR+AI交互算法、AR整機及下游工業場景應用。如在陣列光波導領域,亮亮視野擁有完整的核心專利布局,所研發的陣列光波導顯示模組,在重量、全彩表現、可大規模量產性等光波導模組的核心指標都處于行業前列。
據悉,截至目前,亮亮視野提供的數代產品觸達100余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5000+客戶。而隨著ToB業務穩定增長,亮亮視野也在規劃、施行新的戰略。
向ToC業務挺進
近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2022年NETEXPLO創新論壇上,亮亮視野憑借創新研發服務聽力受損人群的智能AR字幕眼鏡,獲取“全球十大科技創新獎”獎項。據了解,此次全球十大科技創新獎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過去一年在全球范圍內3000多個創新科技項目,最終甄選出的10項最具突破性的數字創新技術。
作為此次全球唯一一家入選AR企業,也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企業,吳斐很是驚喜。說起這款產品,他回憶起當初請一位聽力障礙人士來試用時候的場景,“如果你聽力不好,就會需要借助很多肢體動進行表達,整個交流過程變得非常困難。可當試用者戴上這款產品之后,明顯地感覺他全身放松了,因為在他的眼前已經出現了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據世界衛生組織近期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約有4.6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在我國,聽力殘疾居五大殘疾之首。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殘疾人群總數約8700萬,其中聽力殘疾達2780萬。
“可能很多人從來沒有體會過無聲世界,可當你真的聽不到聲音的時候,你又將如何?事實上,很多老年人伴隨的年齡增大,都存在聽力逐漸喪失的問題,他們也因此漸漸地變得不愛跟人交流。” 吳斐說,我們始終認為,科技的發展是讓社會中更多需要它的人從中受益。
據了解,智能AR字幕眼鏡產品是針對解決無障礙溝通、聽力輔助領域的創新產品。眼鏡將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技術用于輔助聽障人士實現自然、自如的溝通交流,實現便捷的融入社會,暢享生活。 通過高透明度陣列光波導, 零漏光,保護隱私,使用更安全。實時字幕翻譯配合助聽器、人工耳蝸,幫助聽障用戶快速建立聲音認知,隨時進行聽力認知訓練。在教育培訓中,提高溝通質量;在面試就業中,消除溝通障礙;在康復訓練中,及時記錄反饋。
“我們研發的第一批服務聽力受損人群的AR眼鏡已經無償捐贈給相關公益機構,而最新一代的產品預計在今年夏天上市。”吳斐說,新品在技術集成和整體質量將會有進一步提升。隨著相關領域供應鏈的逐步打通,產品的價格也將更低,讓有需要的人沒有什么經濟負擔就能得到這款產品,重新回到正常交流的狀態。
“期待AR眼鏡可以為聽力受損人群建設更加友好的信息社會。” 吳斐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