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 4 月行情震蕩加劇,市場謹慎情緒升溫。但是,探底到3000點以下的A 股會不會在 5 月迎來轉機?這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畢竟已經超跌,且影響行情的不確定因素已經淡化,國內又在發力重振經濟,各種重大利好政策層出不窮。從行情運行來看,4月末三大股指在之前大幅回落后出現不同程度回升,多家機構認為市場向下空間不大。市場隨著利空因素的快速釋放,5月表現值得期待。
八大券商看后市
華泰證券
長線資金入場意愿加強
基本面來看,結合 2021 年、2022年一季度財報最新數據,考慮俄烏沖突、疫情擴散等低預見事件對企業盈利的沖擊,我們更新2022年A股盈利預測,2022年全A非金融 歸 母 凈 利 潤 同 比 增 速 至3.8%-6.9%,但年內節奏判斷不變,中報仍是年內低點,三季報、年報逐季回升,年報為年內高點。一季報顯示整體企業產能不過剩、資本開支意愿有望回暖、變動成本壓力大、但有邊際改善。A股非金融地產、A股制造業的固定資產周轉率上升、單季度毛利率底部回升、扣非凈利率微幅修復,A股非金融地產的貨幣資金同比增速、購建固定資產支出同比增速均小幅回暖。
整體來看,4月人民幣快速貶值并未導致北向資金大幅凈流出,A股下跌的主導力量是融資盤大幅凈流出。在融資成交額占比已趨勢性下降16個月、連續創2014年以來新低的背景下,我們認為4月融資盤大幅凈流出可能會增強長線資金的入場意愿,或意味著“最后一跌”。5月A股具備反彈條件,首先是上海疫情減壓;其次是政策相比3月有六點邊際變化;最后是美聯儲加息落地。下半年A股有望低斜率趨勢性修復,中報A股業績有望見底,三季報、年報或逐季回升,四季度可博弈美聯儲政策邊際變化。配置上,重點挖掘當期財報變化+遠期需求確定性高+長線資金加倉三條邏輯均指向的中游制造。
中金公司
中期機會大于風險
“政策底—情緒底—增長底”為市場常見的“見底”模式。在周期下行階段,基本面走弱至一定階段后往往對應政策開始進行逆周期調節,而且調節的力度往往在周期下行的中后期逐步加大,即“政策底”在逐步確認;但投資者對基本面下行的謹慎預期可能難以馬上改變,在政策發力并未明顯改善需求階段市場情緒難有較大改觀,伴隨交易層面的特征,歷史上往往出現在調整末期跌幅加大,直到政策發力逐步見效帶來投資者預期邊際改善,市場的“情緒底”也逐步形成;政策供給往往對應未來需求,在增長企穩前可能“穩增長”政策仍將繼續發力,最終“增長底”滯后于“政策底”出現。雖然是常見的周期見底模式,但三類底部的時間間隔可能存在不確定性,歷史上“政策底”與“增長底”的間隔多為2-3個季度。
雖然短期判斷底部有較大不確定性,但我們認為市場擔憂因素部分得到政策積極化解,尚有基本面擔憂因素在改善過程之中,市場短線仍可能有反復,但類似前期大幅下跌的階段可能已經結束,后續市場可能逐步進入磨底階段,經驗上成交量可能會有所萎縮。中期來看,結合中國市場從去年2月見頂回調時間已經達到13個月,是中國股市歷史上較長的調整期之一,累計調整幅度也不小;另一方面,市場估值也達到了歷史上相對偏低的水平,且累積消化內外部負面因素已經較多,我們認為中期的角度機會與風險相比,可能更偏向機會。
結構上,當前“穩增長”主線可能依然有配置價值,但我們預期中期隨著增長逐步趨于穩定,宏觀風險逐步化解,并且傳統盈利增長彈性可能在下降,市場可能仍將聚焦更可持續增長的領域,可能對于成長風格相對有利,維持高景氣度的科技創新和制造升級等相關領域可能相對占優。并且考慮到新經濟領域在資本市場中占比已明顯提升,科技創新產業未來增長的持續性和彈性對于市場中期轉機也較為重要。
德邦證券
等待曙光出現
高頻數據顯示經濟活動較為低迷,4月24日,2021年GDP前10城擁堵延時指數的分位數僅處于過去3年的24%,10城客運量分位數為12%,航班計劃數量處于最低值。部分上市公司一季報業績已經出現超預期下滑。出口端壓力漸顯。3月PMI新出口訂單47.2%(前值49%),進口同比轉負,OECD綜合領先指標高位回落。此外,美聯儲縮表周期大概率即將開啟、中美利差倒掛下,資金具有一定的外流壓力。中央結算公司與上清所的數據顯示境外機構持有的債券3月合計環比下降804億元,另外,北上資金從3月至今合計凈流出逾480億元。
對于市場而言,目前恐慌情緒已經接近極值,無論是從匯率的快速貶值、資產聯動性上升,還是從情緒指標觸及極值來看,短期市場的恐慌下跌可能告一段落。但市場趨勢轉向的癥結在于內外環境發生變化。就目前來看,癥結短期改善的曙光是等待上海疫情社會面清零。一季報收尾期、政治局會議、5月份美聯儲議息會議與上海乃至全國的疫情、復工復產情況是當下幾個重要觀察點。總體而言,3.16金穩以來,政策底不斷夯實,經濟底預計二季度探明,國內經濟處于普林格周期階段1逆周期調節和階段2復蘇的過渡階段。
市場正處在磨底階段,等待曙光。從歷史上來看,ERP對未來1年滬深300的超額收益率具有一定的指示意義。以10年國開債、滬深300在2022年預測凈利潤的ERP為7.31%,是2015年以來的最高值,超過2018年末與2020年2月,根據上述兩個時間點推算未來滬深300潛在上升空間或在30%左右。
中航證券
5月將繼續震蕩
國內疫情反彈以及中美利差收窄是當前市場面臨的兩大風險因素。近期,上海疫情超預期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內部需更多寬松政策扶持。而外部美聯儲啟動快速加息和大幅縮表。內松外緊的環境下,中美利差的迅速收窄,資本外流的壓力上升。我國貨幣政策雖“以我為主”但需要“兼顧內外平衡”意味著經濟回暖或需更大耐心。考慮到美聯儲的“快速”縮減資產負債表及大幅加息將在5月開始,而國內針對疫情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尚未出現顯著變化。在聯儲鷹派發聲、疫情控制和相關防疫政策偏緊的背景下,市場在5月或將震蕩整理。
整體來看,當前市場對于全球流動性收縮、俄烏地緣政治以及國內疫情等問題仍有擔憂。考慮到美聯儲的“快速”縮減資產負債表及大幅加息將在5月開始,而國內針對疫情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尚未出現顯著變化。在聯儲鷹派發聲、疫情控制和相關防疫政策偏緊的背景下,市場在5月或將震蕩整理。受疫情擾動影響,4月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這意味著后續需更多穩增長政策的出臺和見效來實現5.5%的經濟增長目標。因此,“穩增長”仍將是驅動市場運行的主要邏輯,建議關注銀行地產鏈、新老基建鏈和大眾消費等板塊。另外,綜合考慮俄烏事件的影響以及大宗商品結構性的供需失衡,我們預計上游周期品種短期內仍具備吸引力。短期內,美債收益率的上行將繼續對A股成長風格形成壓制,但中長期來看,成長仍具備配置價值。
中信建投
正構筑U型底
中期視角我們繼續維持A股正在構筑U型底部區域的判斷。一方面,政策底、信用底或已大致確認,后續盈利底也將在中期逐步完成;另一方面,市場的估值、情緒指標也已經進入了市場的底部區域,后續雖然仍存在繼續下跌的可能,但就賠率而言空間已經相對有限。因此,中期視角下雖然市場磨底過程可能會持續反復,但投資者也無需過分悲觀,應耐心等待市場完成U型底的構筑。
隨著疫情緩和與經濟復蘇,站在中期視角下,疫后修復配置機會逐步顯現,投資者可逢低布局。疫情形勢仍是當前經濟復蘇受到的最大阻力,這種影響同時來自于生產端及消費端。生產端方面的沖擊主要來源于物流停滯、原材料短缺、封控下難以復工復產、部分企業銷售受阻導致庫存被動累積等;消費端的沖擊則主要包括居民足不出戶阻斷可選消費需求,收入沖擊影響整體消費意愿等。而隨著疫情緩和與經濟復蘇,上述制約因素均有望改善。疫后復蘇可在生產端和消費端同時布局。生產端來看,本輪疫情主要沖擊集中在上海、吉林及周邊輻射范圍,上海作為經濟和工業重鎮,其封控對全國物流的沖擊極強,此外上海、吉林也是全國汽車工業重鎮,因此生產端修復主要關注物流、汽車等。消費端來看,結合歷次疫后復蘇交易的輪動情況和本次疫情對消費沖擊的特征,預計本輪修復速度更快、確定性更高的必選消費(農產品加工、食品加工)+本地消費(休閑食品、醫療服務、影視等)配置價值較高。
愛建證券
消費、科技或持續輪動
整體來看,疫情仍在控制過程中,美國貨幣收縮預期進程加快,人民幣匯率短期下跌,對市場產生較大的壓力,市場心態謹慎,再度回到低點。不過我們依然認為此區域不宜過分悲觀,管理層的呵護意圖明顯,政策底毋庸置疑,只是情緒短期釋放壓力較大,同時經濟增速也未超預期惡化,因此對于經濟底也不用過分憂慮。只是市場的修復仍需時間。市場目前估值水平較低安全邊際較好,存量資金博弈特征不改,依然是把握結構性的交易機會,主要機會在于前期過度悲觀預期后的估值修復。
雖然前期大盤快速調整,市場情緒也大幅回落。從個股漲幅看,漲幅較大的個股為食品、商業等消費類的個股,跌幅較大的主要是風險類個股和前期表現較好的地產個股。從概念指數看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等概念較強,跌幅前列的概念板塊則主要是科技成長類和生物醫藥的相關概念指數。從行業看紡織服裝行業一枝獨秀,房地產、鋼鐵、建筑材料等行業出現表現較弱。在流動性預期低于市場預期后,市場的情緒降低。穩增長中房地產、基建板塊成了市場下行的主要力量。存量資金博弈,熱點輪動的特征未變,市場從基建轉向消費。消費雖然持續性較好,但也獨木難支。市場心態謹慎,交易機會大幅減少。新興產業等行業短期依然表現較弱,資金流動產生的波動,此漲彼消。短期我們仍可關注消費板塊的持續性。同時科技成長板塊也具備反彈潛力。長期來看我們認為消費和科技的輪動是市場的主要特征,而未來仍將持續。
國金證券
基本面決定市場
中期來看,基本面是決定市場的核心因素。如果企業盈利沒有問題,當前市場大概率處在中期底部區間,市場孕育著明顯的中期機遇。短期來看,從基本面角度無法判斷出市場短期是否見底,投資者情緒或持續對市場造成擾動,但悲觀情緒對市場的擾動總是會消退的。對比2020年一季度疫情初期,當前市場呈現過度悲觀,甚至接近2018年下半年的程度。從私募等絕對收益機構倉位來看,3月底私募基金倉位低至59%,遠低于2020年一季度的水平,接近2018年年底的水平。
防守思路下低估值是優選,但后續在A股由守轉攻時,A股或迎來成長時刻。今年以來市場風險偏好較低,板塊調整呈現年初高估值的板塊調整幅度相對更大的特征。但是,中低估值板塊內部調整幅度明顯分化明顯,避險屬性較高的行業跌幅相對更小。這種情況之下,部分行業超調帶來的機會值得重視。此外,經過持續調整,部分高估值板塊當前估值性價比開始顯現。
行業配置方面,建議圍繞“低碳化、智能化、數字化”布局。當前新能源等機構重倉板塊基本面和政策面均沒有明顯變化,企穩回升或是大概率事件。盡管部分投資者擔心市場對新能源板塊業績增長預期過高,存在業績低于預期的潛在風險,但平穩渡過業績考驗的概率較大。此外,TMT是預期差較大的板塊,特別是偏向硬科技的板塊,如通信、計算機和部分半導體。首先,景氣度保持穩定向上;其次,板塊估值基本處在歷史底部區域;最后,新基建等政策或成為行情催化因素。建議積極布局核心產業鏈,汽車智能化產業鏈、5GtoB端應用、產業數字化、華為產業鏈等。
粵開證券
應重個股輕指數
4月份以來A股整體震蕩中樞下移,主要受疫情多點散發擾動經濟、美聯儲緊縮預期不斷強化、人民幣貶值加劇輸入性通脹預期、俄烏沖突持續升級等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制造業投資、社零總額、房地產開發投資等增速邊際回落,經濟進一步承壓,4月底的政治局會議維持全年5.5%的GDP增長目標不變,市場信心有所提振。
從一季報業績層面來看,A股尤其是創業板利潤增速承壓,賽道股業績逐漸分化,操作上應重個股輕指數。當前A股一季報基本披露完畢,全A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約5%,與21年近19%的增速相比,利潤增速承壓 明 顯 。 其 中 創 業 板 利 潤 增速-14.54%大幅落后于滬深主板(非金融)+11.57%,與年初以來創業板調整幅度明顯大于主板總體一致。歸母凈利潤(扣非)實現翻倍的個股有648只,多集中在基礎化工、電力設備、機械設備、電子行業。
從流動性方面來看,美聯儲加息對外資情緒面的影響呈現邊際遞減態勢,國內長期增量資金有望加速到來。4月份市場量能持續萎縮的背景下,北上資金單月合計凈流入約63億元,公募基金發行持續低迷。監管層積極出臺資金托底政策以引導市場預期,4月26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持續推動保險、理財、信托等各類資管機構提高權益投資實際占比。高層會議再次強調要穩步推進注冊制,加快長期資金入市。
后市重點關注財政端發力,近期穩增長政策力度持續加碼,重點關注兩條結構性主線,第一,穩增長政策力度不斷加碼下的新老基建板塊;第二,受益于政策提振和提價預期的消費板塊。(本報記者 林珂)
關鍵詞: 探底到3000點以下 A股5月會迎來轉機嗎 德邦證券 匯率貶值 中航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