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對中國市場保有長期持久的信心。外資流入促進市場服務、市場定價和投資水平進一步提升,使市場更有韌性,更具活力。”在日前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中國資本市場開放進行時”分論壇上,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外資的進入,特別是長期機構投資者和國際領先機構的進入,將進一步提升中國資本市場融資融券的能力。
隨著中國金融開放大門越來越大,“既要看到短期挑戰,也要看到長期機遇”已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在此次論壇上,與會嘉賓積極展望中國金融體系開放前景。
在方星海看來,資本市場的開放包括“引進來”和“走出去”。其中,“引進來”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濟基本面和開放政策。“我們的經濟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經濟發展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除此之外,一個國家‘引進來’做得怎么樣還取決于開放政策,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方向和方法都很明確。”
方星海表示,“引進來”既包括把外資引進來,吸引其投資股市、期貨市場和債券市場,又包括把領先的外資金融機構引進市場,以提供更好的服務。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引入中國股票市場的外資共計8874億元,目前外資持股在A股流通市值中占比4.5%左右。相比韓國和日本市場外資占股市流通市值的20%~30%的比例,中國市場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隨著中國證監會提前徹底放開外資股比限制,目前已有12家境外領先的證券、期貨和基金公司取得了境內機構100%持股或控股牌照。
在市場發展的深度、廣度上,方星海認為,在服務不同投資者和應對市場挑戰方面,中國還需進一步提升。“比如在做市和IPO定價方面,引入國際有經驗的機構對提高市場質量是有幫助的。”
隨著一批在財富管理、商業保險、信用評級等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的國際專業機構通過獨資、控股或參股等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外資機構投資中國金融市場的積極性顯著提高,中國銀行保險業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加速形成。
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從更加注重制度性開放、更加注重開放的質量和效率、更加注重公平與透明、更加注重開放的理念和更加注重開放的節奏與安全這五方面著手,加大力度促進銀行保險業對外開放。
統籌開放和安全是金融市場開放的重要議題。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直言,在開放進程中,從管理者到市場監管者,以及經濟主體本身,都要不斷提升風險管控能力,這也是更高水平開放背后的底氣。
“對于下一步完善企業對外債權管理,我們敢于取消境內主體借用外債事前審批(地方政府除外)。”陸磊表示,與此同時,還將不斷改進公司跨境資金的集中運營業務管理,更加便利企業開展業務。
他還表示,跨境證券抑或跨境金融市場的渠道拓展,其基本出發點也是為實體經濟服務。近期,外匯局將會同有關部門,統一外資投資境內債券市場的資本管理規則,優化境外機構境內發行債券,進一步提升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本報記者 晏瀾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