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市工信局的協調下,企業按流程將200余名員工點對點返廠,解決了人員緊缺的問題,企業產能正在快速恢復。”吉林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于勝東近日表示。
從3月到現在,全國已有20多個省區市出臺助企舉措,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各地在完善“白名單”制度、精準服務、建設大數據平臺等方面不遺余力,推動重點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確保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
劃重點:確保龍頭企業穩定經營
確保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首先要“劃重點”,確保龍頭企業穩定經營。
華微電子就是功率半導體產業的龍頭企業,公司的產品在新能源汽車、光伏、變頻、消費類電子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
“疫情防控期間,在政府的幫助下,企業不但沒有停工,還實現近80%的產能利用。”于勝東說。
為了保障更多重點企業穩定經營,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完善“白名單”制度。
“工業和信息化部3月份就啟動建立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白名單’制度的相關工作。目前已經發布4批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白名單’企業,總量為2000多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4月23日表示。
“這2000多家企業大多是產業鏈龍頭,在產業鏈上還有與他們相關的幾千家企業。”辛國斌認為,這些“白名單”企業有帶動作用。
各地也在加緊建立地方“白名單”。據記者統計,安徽、重慶、福建等地已經建立了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白名單”。湖北、黑龍江、陜西等地也在抓緊梳理“白名單”企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實施重點產業供應鏈“白名單”制度,推動龍頭企業率先復工達產,是應對疫情沖擊,精準施策,保障重點企業穩定生產和重點產業鏈運轉順暢的有力之舉。
一企一策: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
由于“白名單”企業的規模不同、行業不同,它們遇到的困難也不一樣。對此,政府的解決思路是“一企一策”,精準服務。
南鋼集團就是精準服務的受益對象。3月22日,三輛運送南鋼燒結機環冷機的車輛滯留在高速路口,由于管控進不了南京的省道。公司立刻找到省工信廳協調,省、市、區三級工信部門第一時間對接交通運輸部門。3月24日早上,設備運抵南鋼并順利安裝完畢,確保企業生產平穩。
“多虧了各級工信部門的協調,設備才能按時運到,保證了鋼鐵生產運行。”南鋼集團采購中心副主任楊進表示。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羅俊杰近日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指導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細化工業企業疫情防控指引,按照“一企一策”“一園一策”來組織生產,積極穩妥有序推進重點企業復工復產。
各地正在積極響應“一企一策”的號召。“福建省工信廳通過‘一企一策’全力保障‘白名單’企業抗疫穩產。”福建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重慶市經信委將實施領軍(鏈主)企業“一企一策”“一鏈一策”工作機制,抓好日監測、日調度、日報告和“問題零報告”制度,閉環管理、分級分類推動解決供應鏈運轉存在的問題。
劉向東對記者表示,“一企一策”可以實現對企業的差別化管理。在防疫的特殊階段,相關政策也可以設計得更有彈性,確保重點企業穩定運行,利用好市場化機制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建平臺:提高產業鏈競爭力
針對重點產業對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精細化程度要求高的特點,各級政府將發揮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調平臺的作用,加強前后方協同、上下游銜接。
4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上線“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調平臺”,通過平臺可對復工復產、物流運輸等方面的實際問題進行信息交流,建立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企業問題訴求與反饋機制,以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面臨的實際困難問題。
截至4月18日,該平臺已注冊企業585家,問題留言366條,涉及近20個省份1700多家整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
“產業鏈供應鏈協調平臺本身是實現供應端和采購端動態平衡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平臺可以精準評估不同產業鏈環節的供應情況和物流運輸情況。通過加強前后方協同、上下游銜接,部省聯動,從全國的動態平臺角度調配資源,實現產業端和供應端的平衡,保證企業復工復產,推動產業加速健康發展。”賽迪顧問高級分析師高丹認為。
一些制造業重地也建起了本地的對接平臺。
蘇州吳江產業鏈保障云平臺近日上線。“產業鏈保障云平臺的作用,不只是局限于梳理重點企業的需求、提供相應解決方案。”云平臺開發技術方、江蘇億友慧云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利東說,通過云平臺的數據,既利于政府搭建出產業鏈供應鏈圖譜,針對區域內的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精準挖掘上下游企業,打造產業創新集群,賦能產業鏈內循環體系發展;又讓企業清楚了解自身處于產業鏈的哪個環節,配套上下游企業在哪里,產業供求得以有效對接,降低產業鏈風險。
關鍵詞: 重點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