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2年以來,受制于俄烏沖突、全球通脹壓力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不斷累積、多個主要經濟體實施加息導致全球金融環境收緊等多重負面因素拖累,全球經濟再次陷入低速增長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等多家權威機構紛紛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警告全球經濟增長面臨多重風險。
全球增長預期下降
根據IMF于19日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2022年全球經濟或僅增長3.6%,較1月預測值大幅下調0.8個百分點。2023年,全球經濟或增長3.6%,也較此前預測值下調0.2個百分點。
IMF發出警告,由于俄烏沖突嚴重沖擊全球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預測的不確定性遠高于以往。
無獨有偶,彼得森研究所在近日發布的半年度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也大幅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該報告由彼得森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卡倫·迪南(Karen Dynan)主筆撰寫,預測顯示,今年全球經濟或增長3.3%,較2021年增長5.8%大幅下挫。其中,美國經濟或僅增長3%,較去年10月預測低了約1.5個百分點。受制裁影響嚴重的俄羅斯經濟則將在今年萎縮9.5%,明年恢復增長2%。
報告認為,在疫情導致的增長疲軟中復蘇一年后,幾乎所有經濟體增長都出現“顯著放緩”。影響全球經濟前景的共同因素包括疫情卷土重來帶來的挫折、俄烏沖突以及數十年未遇的高通脹環境。這導致很多經濟體不得不將貨幣政策迅速從疫情期間的寬松立場過渡到中立或緊縮。
除此之外,美國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杰米·戴蒙日前在年度致股東信中指出,在通脹高企和俄烏沖突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全球經濟面臨的風險大幅增加。今年俄羅斯經濟可能大幅下挫12.5%。而高度依賴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的歐元區今年經濟增長預期也降至2%左右。同時,美國經濟或僅增長2.5%,低于此前預計的3%。
全球增長挑戰重重
首先,俄烏沖突加劇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飆升。IMF指出,俄烏沖突是導致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顯著放緩的主要原因,將放大抑制全球經濟從疫情中復蘇的多重風險,進一步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加劇供應中斷和通貨膨脹。
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近日表示,俄烏沖突對經濟的沖擊快速擴散,波及甚遠,導致今年全球143個經濟體經濟增速預期被下調,占全球經濟總量的86%。同時,俄烏沖突不僅增加數億家庭在收入下降和價格上升雙重夾擊下的生存成本,而且還將進一步加劇全球不平等。為此,格奧爾基耶娃呼吁盡快結束軍事沖突。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認為,雖然俄羅斯和烏克蘭經濟在全球經濟中所占比重相對較小,但兩國經濟牽動全球約三分之一小麥出口、五分之一天然氣出口、十分之一石油出口以及鎳、鈀等重要制造業原料出口。俄烏沖突將不僅引發兩國經濟陷入衰退,而且歐洲經濟也將感受到極大痛苦,經濟損失或高達1.4%。同時,大宗商品價格高企將導致全球經濟延遲復蘇。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近日參加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活動時表示,俄烏沖突“重塑”全球經濟,引發全球經濟衰退擔憂并導致數億人面臨饑餓危險。她說,沖突導致全球食品和能源成本上升趨勢急劇惡化,不僅推高全球通脹,而且減少消費需求。
其次,全球通脹率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累積,并在今年繼續攀升。IMF預測,今年發達經濟體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或攀升5.7%,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CPI則將劇增8.7%,分別較1月預測上調1.8個百分點和2.8個百分點。同時,今年全球油價或上漲54.7%,較1月預測上調42.8個百分點。
經合組織認為,俄烏沖突可能導致全球價格繼續攀升2.5%。其中,全球石油價格將繼續上漲三分之一,天然氣價格將上漲85%,小麥價格將增長90%。
尤其是美國通脹率觸及40年高點加劇全球通脹上行風險。數據顯示,美國3月CPI同比漲幅創1981年12月以來最大值,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漲幅創2010年11月以來最大值。作為美國財政部前經濟政策助理部長和首席經濟學家,迪南認為美國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的核心通脹率將在未來兩年持續高于美聯儲設定的2%長期通脹目標。
格奧爾基耶娃認為,面對高通脹挑戰,全球各經濟體央行應果斷行動,緊緊跟蹤經濟形勢、妥善調整政策并開展清晰的政策溝通。同時,這些在國家層面上使用的政策工具需要與國際努力相互配合,從而幫助各經濟體安全渡過貨幣緊縮周期。
第三,全球主要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加劇發展中經濟體資金壓力,導致借貸成本上升和債務違約風險。IMF在報告中指出,全球已開始收緊貨幣政策應對不斷攀升的通脹。但貨幣緊縮措施將導致金融狀況收緊,凸顯主權和企業貸款者的債務脆弱性,或引發普遍債務危機。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自3月起開啟加息周期,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25個基點至0.25%到0.5%之間。目前,市場普遍預測美聯儲將在5月會議上大幅加息50個基點,并在6月連續加息50個基點。迪南預計,鑒于地緣政治的進展以及通脹持續上行的可能性,貨幣政策可能“更加突然地收緊”。
英國央行繼去年12月將基準利率從0.1%的歷史低位上調至0.25%之后,今年2月和3月兩次會議連續分別加息25個基點。
同時,歐洲央行在結束3月貨幣政策會議后將縮減常規資產購買計劃的行動提前了數月,并承諾如果中期通脹預期不回落,將在今年第三季度結束購債。鑒于歐元區通脹形勢,歐洲央行年內加息的可能性在上升。
格奧爾基耶娃認為,由于發達經濟體收緊銀根,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面臨的潛在溢出風險增加。這不僅體現在借貸成本可能上升,而且還有資本流出風險。為此,各經濟體應使用現有政策工具,包括延長債務期限、利用匯率彈性、進行外匯干預和資本流動管理措施等,幫助經濟體靈活應對。
關鍵詞: 全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