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晚,一則關于移動智能醫療平臺“京醫通”停運的消息在網絡發酵。京醫通運營方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怡合春天”)指稱,停運的原因是京醫通出資方北京銀行拒絕履行出資義務。
北京銀行和怡合春天當初約定的權利義務是什么?這份協議現在在哪里?“京醫通”平臺歸屬于誰?帶著這些疑問,新華財經聯系采訪了相關方。截至發稿時,北京銀行并未正面回應,怡合春天的電話也未能接通。
“京醫通”是誰?
怡合春天18日晚發布停運通知顯示:“北京銀行作為京醫通線上系統的出資方,一直以來將該公益項目作為其重要社會責任亮點對公眾進行宣傳,卻一再拒絕履行出資義務,致使我司獨自負擔這個公益項目數億元成本長達七年之久,目前我司已不堪重負、彈盡糧絕。此前,我司已數次向政府相關部門及北京銀行反映運營經費問題和相關風險,但截至目前沒有任何進展。迫于無奈,京醫通線上系統將于4月20日9時起正式停運。”
北京銀行19日早間統一回復口徑稱:“我行已收到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關于‘京醫通’停運的通知。一直以來我行高度重視‘京醫通’的安全運行工作,我行將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繼續與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積極的溝通,以理性的態度,加強各方協同,確保患者正常就醫。”
北京銀行并未正面回應怡合春天對其“拒絕履行出資義務”的指責。對于最初雙方簽訂的協議,北京銀行的出資義務等疑問,該行三緘其口。
19日早間,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回應稱:“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京醫通線上系統的運營方,與出資建設方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產生糾紛……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已緊急通知雙方,將進一步督促指導雙方從維護公眾利益出發,依法理性解決糾紛,使廣大群眾能夠繼續獲得便利的線上預約服務。”
怡合春天和北京市衛健委都提及北京銀行是京醫通的出資方。不過,新華財經并未在天眼查平臺搜到與“京醫通”的相關企業。
新華財經發現,“京醫通”微信公眾號的認證主體是北京市醫院管理局,認證時間為2015年4月15日,機構類型為機關法人。“京醫通”可以提供掛號、就診繳費、檢驗結果查詢等全方位診療服務。
公開資料顯示,機關法人是指依法行使國家權力,并因行使國家權力的需要而享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國家機關。機關法人主要從事國家行政管理活動;機關法人成立的方式為特許設立;機關法人的經費由國家預算撥給;機關法人不得從事商業經營,不得亂集資、亂收費,同時不得濫用經費。
新企業拿下重要惠民公益項目
天眼查信息顯示,怡合春天的法定代表人為馬駿,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成立于2014年9月,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軟件開發;銷售計算機等。
據北京市政府采購網顯示,2017年7月,怡合春天中標京醫通預約平臺導醫服務項目。項目采購人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財政預算資金為92萬元,最終中標金額91.9萬元,合同履行期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
“京醫通”微信公眾號的認證時間為2015年4月15日,至今7年。怡合春天稱:“我司獨自負擔這個公益項目數億元成本長達七年之久。”
截至目前,京醫通公眾號顯示合作醫院達29家。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中標金額91.9萬元推算,29家醫院7年的服務費用能達到數億元嗎?何況醫院是陸續入駐“京醫通”。
北京市政府采購網公示信息顯示:“該公司(怡合春天)對醫院的應用系統和醫療管理制度較為熟悉,對醫院的業務流程比較了解,與醫院的合作和配合較為順暢。由該公司進行相應系統的培訓和指導,可以減少各方溝通成本,提高業務培訓效率,降低項目培訓風險,加大培訓效果,更好的完成項目的目標。”
但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怡合春天的經營范圍與醫療行業無關。此外,馬駿擁有實際控制權公司多達10家,怡合春天只是其中一家。新華財經發現,馬駿擁有實際控制權的10家公司的經營范圍都與醫療行業無關。
公示信息顯示,服務商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的地址為北京市朝陽區東大橋路9號僑福芳草地C座6層C09-C12。記者聯系了僑福芳草地物業,物業稱:“該公司已經離開一年多。”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怡合春天現地址為北京市朝陽區朝陽北路99號樓8層2單元904。
“京醫通”上線始末
公開資料顯示,京醫通卡是北京市衛健委、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與北京銀行聯合發行的具有電子賬戶功能的實名制IC就診卡,可在醫院作為就診卡使用,并實現小額支付功能,適用于北京非醫保患者和外地患者、外地來京就診等患者人群。
京醫通卡的樣子類似銀行卡,上面有唯一編碼,為實名制辦理,內含患者信息,同時具電子錢包功能,可充值并劃卡繳費。京醫通可實現跨院實名就診,滿足預付費功能、實現跨院無現金繳費,與社會保障卡平滑對接等。患者在聯網醫院間不需要多次辦理診療卡,還可使用銀聯標志銀行卡免費充值。
2012年4月,“京醫通”卡正式啟用,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同仁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陸續上線。
2013年10月,北京朝陽醫院、北京佑安醫院、北京婦產醫院、北京世紀壇醫院、北京回龍觀醫院、北京中醫醫院6家市屬醫院正式上線。
2015年4月,社保卡納入京醫通系統以及微信支付這兩大新增功能在北京世紀壇醫院率先試點。實現了微信和京醫通卡的綁定后,患者可以在家里預約掛號,繳費,來到醫院后,可以直接在自助機上取號就診。就診結束如果需要檢查,可以選擇在醫生工作臺刷京醫通卡繳費。屆時,包括檢查費、治療費、藥費等都可以通過微信第三方支付。
截至2018年3月,京醫通的入駐醫院院區數量達到28個。
2020年11月,北京銀行董秘劉彥雷曾表示,“京醫通”卡累計發卡數量已經達到2451萬張,市屬門診預約率近90%。
截至目前,京醫通公眾號顯示合作醫院已達29家。記者撥通了京醫通卡服務熱線96102,客服回復稱:“目前,京醫通卡到醫院可以正常使用。京醫通卡主要針對外地患者,患者可在京醫通覆蓋的醫院實現跨院結算、一卡通用等服務。北京銀行是京醫通的合作銀行,但京醫通卡不是銀行卡。”
當記者問到京醫通線上預約掛號服務是否會停止時,客服回復稱,需聯系京醫通微信公眾號熱線4009228999。不過,記者數次撥打該熱線的人工客服,卻始終無人接聽。截至發稿時,京醫通微信平臺覆蓋的北京市合作醫院仍可正常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