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4月18日電 四大證券報內容精華摘要如下:
中國證券報
?國資委:提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
國資委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央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179億元、凈利潤47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6%、13.7%,實現“開門穩”。國資委16日召開的視頻會議強調,央企要進一步提升企業運營、資產、投資、控股上市公司等質量,積極落地一批“十四五”規劃明確的重大項目。要堅決打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戰,按照“鎖定重點、狠抓收官”要求,對完成進度慢的改革任務重點盯、已經完成的改革任務“回頭看”。
?防疫保供兩不誤 多地復工復產加速推進
近日,多地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吉林省推動汽車產業復工復產。其中,紅旗蔚山工廠已率先復工復產,首批47家供應商同步恢復生產。福建泉州受疫情影響停工或半停工的市重點項目復工率已超過八成。另外,江西省南昌市將逐步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大宗交易“大進大出” 機構關注交易型機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調整,但大宗交易的熱度不減,機構更是大手筆買賣的重要參與者。4月以來,醫藥、消費、基建、新能源等是機構大宗交易的重點。分析人士指出,機構“大進大出”,是震蕩市場分化調整的體現。
上海證券報
?多家上市公司積極籌備復工復產
為推動重點工業企業穩定生產和復工復產,共有666家在滬企業出現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設立的首批保運轉重點企業“白名單”上,覆蓋集成電路、汽車制造、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與此同時,上海市經信委日前制定發布了《上海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進一步為企業厘清復工復產思路。隨后,上汽集團、特斯拉、上海萊士等多家企業向記者表示,正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積極準備復工復產。
?調倉路徑浮現 明星基金經理密集調研尋機會
隨著基金2022年一季報漸次披露,多只權益基金一季度調倉路徑以及后市投資策略浮出水面。多位明星基金經理保持高倉位運作,他們一致認為,不少股票已跌出性價比,當前不妨樂觀些。此外,或為尋覓投資機會,鄧曉峰、朱少醒等多位知名基金經理近日密集參與上市公司調研。整體來看,中小市值股票成為他們重點關注的方向。
?私募倉位有所下降 連續兩月增持醫藥板塊
在3月份的震蕩行情中,私募倉位整體有所下降。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私募平均股票倉位為58.93%,較上月末下降了10.18個百分點。從行業配置看,私募連續兩個月加倉醫藥板塊。
證券時報
?新股頻頻破發 券商投顧引導投資者選擇性打新
今年以來,新股頻頻破發,這給券商經紀業務帶來了不小挑戰。根據記者從多家券商了解,其經紀業務也在努力適應新形勢,不斷改進工作,爭取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投教方面,已有券商重點引導投資者理性看待破發,不要因噎廢食,同時提醒投資者摒棄過去盲目打新的模式,倡導投資者做足功課,加強對市場的鑒別與分析能力。另外,券商投顧也開始加強對新股的研究,有的投顧甚至直接建議投資者不予申購,這在A股歷史上不太常見,需要投顧具備較大的勇氣。
?破發復破發 券商直面“跟投+包銷”重壓
新股頻繁破發之下,曾令業界眼紅的券商跟投收益,或成為拖累業績的包袱。今年A股新上市股票達到99只,截至4月15日,跌破發行價的個股為57只,破發率達57%。其中,科創板股票破發23只,這使得跟投的券商“受傷”嚴重,海通證券、國泰君安等10家跟投券商合計浮虧2.09億元。同時,除了跟投買下的股票,在新股破發下,投資者棄購比例在上升,券商還需要“含淚”包銷投資者棄購的份額,承受雙重壓力。
?重倉兩大核心板塊 這些基金逆勢創歷史新高
4月以來,股市仍然低迷,但卻有基金逆勢創下歷史新高。據統計,31只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凈值在上周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不僅有主動權益類基金,也有固收+基金、QDII基金等。雖然這些基金類型五花八門,但從持倉來看,大多遵循著兩大脈絡:一是穩增長邏輯下的地產股;二是通脹和供需偏緊邏輯下的能源資源股。這也是今年為數不多上漲的兩大方向,其中中證細分房地產產業主題指數年內上漲7.76%,中證800能源指數年內上漲20.56%。
證券日報
?年內91家上市公司實施定增 “募不足”現象呈多發態勢
公開發行、非公開發行(即定增)、配股以及發行可轉債是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主要方式。其中,由于程序簡單、費用低廉、易于成行等特點,定增頗受上市公司青睞。不過,如今定增市場也優勝劣汰,導致“募不足”現象呈現多發態勢。以增發上市日梳理,今年以來共有91家上市公司實施定向增發,累計增發111.08億股,增發金額合計1375.98億元。上述91家公司中,共有22起定增項目出現“募不足”現象,即最終實際募集資金低于預計募集資金,占比24.18%。
?造紙業整合今年進入加速期 行業景氣度有望逐步上升
4月15日晚,太陽紙業、博匯紙業、山鷹國際、景興紙業披露了2021年年報,至此,A股造紙行業上市公司已有13家披露年報,均實現盈利。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三季度開始,供需失衡導致紙企盈利逐步下行;至四季度,木漿系紙品行至歷史周期底部。同時由于去年國家“禁廢令”實施,廢紙系紙企生產銷售也普遍呈現“前高后低”態勢。多家公司均認為,隨著供需關系改善,造紙行業的整體景氣度有望在2022年逐步上行。
?車企停產波及上游產業 部分輪胎企業陷入“無利無量”窘境
繼原材料漲價、海運價格高企、價格傳導不暢后,輪胎企業迎來新的難題。隆眾資訊輪胎分析師朱志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整體來看,今年輪胎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一是今年原材料價格一直處于高位運行的狀態,給輪胎企業帶來成本端的壓力;二是市場需求下滑,帶來銷售端的壓力;三是受疫情影響,多家車企接連宣布停工停產,也為輪胎產業帶來很大沖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