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年輕的國有大行,郵儲銀行日前交出了一份非常漂亮的成績單。不管是2021年凈利潤增速、營收增速,還是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多項重要經營指標都優于其他五家國有大行。
不過,新華財經注意到,郵儲銀行2021年凈資產收益率(ROE)增速在六大行中嚴重落后,連倒數第二名的工商銀行都是其十倍。
ROE增長疲弱
郵儲銀行2021年財報全線亮眼,實現營業收入3187.62億元,同比增長11.38%;凈利潤765.32億元,同比增長18.99%;中間業務收入220.07億元,同比增長33.42%。截至2021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0.82%,較上年末下降0.06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418.61%,較上年末上升10.55個百分點。
不過,其ROE僅同比上升2個BP,在六大行中嚴重落后,中國銀行同比上升67個BP,是郵儲銀行的33.5倍,增速倒數第二的工商銀行,同比上升20個BP。
圖為:國有六大行2020年—2021年凈資產收益率 數據來源:各家銀行2021年財報
凈資產收益率是銀行(企業)稅后利潤除以凈資產得到的百分比率,該指標反映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銀行(企業)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該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體現了自有資本獲得凈收益的能力。
2021年,雖然郵儲銀行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處于六大行中游,但其效率提升的速度卻遠遠落后于其他五大行,且比2019年下降了近10%。
圖為:郵儲銀行過去5年凈資產收益率情況
存貸比長期偏低
數據顯示,2021年郵儲銀行存貸比交通銀行低37.41個百分點,比其他五大行均值的84.43%低27.59個百分點。一直以來,郵儲銀行存貸比顯著低于其他五大行,其2021年存貸比的增速(3.0%)在六大行中排名倒數第二。
圖為:國有六大行2017年—2021年存貸比
銀行存貸比是銀行貸款總額除以存款總額的比值。從銀行盈利的角度講,存貸比越高越好,因為存款是要付息的,如果一家銀行的存款很多,貸款很少,就意味著它成本高、收入少,盈利能力就比較差。
簡單來說,郵儲銀行對于所吸收的存款的利用效率不夠理想,這種局面為何長期存在呢?
公開資料顯示,郵儲銀行成立于2007年,前身是郵政儲蓄,主要辦理個人存款業務而無放貸功能。所以早期的郵儲,只是一個資金吸收平臺,所有吸收進來的資金全部繳存或者轉存中國人民銀行。由于郵政網點多,聯系群眾廣泛,其個人儲蓄業務發展很快,收儲余額迅速增加。
2006年3月,原銀監會下發《關于加強郵政儲蓄機構小額貸款業務試點管理的意見》,不久又批準郵政存款可以開展銀團貸款業務,打破了郵政“只存不貸”的局面。郵儲銀行于2007年成立后,繼承了中國郵政的存款業務,而放貸業務才剛剛起步,目前依然沒有擺脫存貸比較低的局面。
同業存單投資激增千億元
郵儲銀行年報披露,2021年該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入1,095.57億元,同比減少522.15億元,主要是加大交易性同業存單投資,本期支付的現金較上年同期增加。
圖為:郵儲銀行2021年現金流量表
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張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21年以來,受監管趨嚴、公開市場違約現象增加等影響,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城投企業相關貸款有所收窄,由此帶來的攬儲壓力有所上升。對于部分客戶黏性不高的商業銀行,負債端壓力加大,疊加2021年年末考核等因素,2021年全行業同業存單凈融資額達到近年來峰值。
郵儲銀行2021年年報顯示,交易性同業存單投資為1098.77億元,2020年為0,2019年為365.45億元,2018年為0。
業內普遍認為,發行同業存單是銀行主動負債的重要渠道。在高息攬儲被叫停后,結構性存款不斷壓縮,銀行業之間的攬儲競爭日益激烈,發行同業存單可以有效緩解銀行負債端壓力。
不過,郵儲銀行攬儲能力較強,且對吸收來的存款利用效率并不高,主動增加1098.77億元的負債,無疑將額外增加自己的運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