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銀行下調個人賬戶線上交易限額”話題引發關注。金融投資報記者查詢發現,相關銀行調整范圍主要為個人賬戶線上相關業務,包括線上轉賬限額及網上支付交易限額等。被限額的個人賬戶主要為一些長期不使用的睡眠賬戶,以及可能存在異常交易的賬戶,對于絕大部分普通客戶的正常交易不會受到影響。
調整部分線上交易額
3月以來,光大銀行、浦發銀行、農業銀行等多家銀行陸續發布公告,調整個人賬戶網絡金融渠道交易限額,包括線上轉賬限額及網上支付交易限額等。
農業銀行發布《關于調降部分客戶網絡金融渠道交易限額的公告》,指出近期電信網絡詐騙頻發,為保障客戶賬戶和資金安全,會陸續對部分客戶個人網銀及掌銀轉賬限額進行調整。如需提升線上轉賬限額,可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和銀行卡到該行任一網點辦理。部分地區因當地監管要求,可能需要提供其他輔助證明材料。
光大銀行相關調整則主要針對信用卡。根據該行信用卡中心公告,自2022年5月12日起,將對網上支付交易限額進行調整,默認單筆限額及單日限額本次統一調整為10000元人民幣。持卡人可通過該行陽光惠生活APP“交易限額設置”及客服渠道自主修改網上支付交易限額。如此前已自行調整過網上支付交易限額,將不受本次調整影響,網上交易限額將保持不變。
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長沙分行、福州分行等相繼發布公告表示,“將根據賬戶使用情況,適當調整個人銀行結算賬戶非柜面業務限額。”
除國有行、股份行外,部分區域銀行亦在近期調整個人賬戶線上相關業務交易限額。如龍海農商銀行將于4月20日開始批量調整存量個人結算賬戶非柜面業務限額。該行將參考客戶預留的個人信息(年齡等)、近6個月收付款交易金額、筆數以及賬戶余額等因素后,對賬戶進行風險分級分類后設置不同檔次的非柜面業務限額(柜面交易、收款業務不受限)。
普通客戶影響有限
近年來,移動支付業務量保持增長態勢。據央行數據,2021年第四季度,銀行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755.46億筆,金額783.2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37%和6.03%。其中,網上支付業務277.22億筆,金額608.0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77%和 2.35%;移動支付業務425.23億筆,金額152.9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5%和29.11%。
對于網上支付限額,部分網友擔心網絡轉賬、購物、理財等會受到影響。對此,業內人士指出,此次被限額的個人賬戶主要為一些長期不使用的睡眠賬戶,以及可能存在異常交易或處于異常狀態的賬戶,如賬戶進出金額長期異常、有洗錢嫌疑等,對于絕大部分普通客戶的正常交易不會受到影響。
事實上,銀行此次調整的具體內容并不完全相同,也并非針對所有地區和所有客戶。其中,不同省份、不同地區的限額調整不同,同一省份涉及不同個人賬戶的具體調整情況也有所不同。如果持卡人有合理的線上大額交易需求,也可通過銀行網點或者APP辦理提高限額。
加強個人賬戶管理
對于此次銀行調整個人賬戶線上相關業務交易限額,業內人士指出,主要原因是為了防范電信網絡詐騙,保障客戶賬戶和資金安全。
近年來,通過銀行卡實施電信網絡詐騙或盜刷、盜取卡內資金的現象頻發,給銀行的風險體系防范以及客戶的資金安全均帶來挑戰。對此,銀行持續加強對個人賬戶的管理力度,清理“超量賬戶”及“睡眠賬戶”。通過相關調整,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大額詐騙,減少潛在的資金風險。未來銀行可能會通過提升風險控制及金融科技水平,在客戶便利性和資金安全性上進行平衡。
對于持卡人而言,亦需留意加強賬戶的風險管理,妥善保管銀行卡和個人信息,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在接聽電話、發送短信或微信時,不泄露銀行卡賬號、密碼、驗證碼,不透露銀行卡余額及貸款額度,不輕易開啟面部識別程序,不下載來源不明的程序軟件,審慎進行手機銀行操作,不隨意提供賬戶授權。銀行賬號和密碼、身份證、銀行卡、網銀U盾、電話卡等信息資料如有遺失泄露,應立即及時辦理掛失等手續。
同時,對于廢舊或不再使用的銀行卡,要及時辦理銷戶并將磁條損毀,不隨意丟棄。此外,還要注意不要出租、出借、出售個人銀行卡、身份證和網銀U盾等賬戶存取工具,以免造成經濟損失和承擔法律責任。(本報記者 吉雪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