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調整,成長板塊領跌,令價值和成長分化進一步加劇。4月11日,上證指數大跌2.61%,而深證成指、創業板指、科創 50 指數則分別大跌3.67%、4.2%和3.75%。其中創業板指創下本輪調整以來的新低,科創50指數則跌破基點1000點,報988點,同樣創新低。
對應到基金市場,成長風格的基金也領跌。今年以來截止4月8日,多只基金凈值下跌超過30%,而這些基金,大多在2019年至2021年的三年中有不錯的表現,風格成為一把“雙刃劍”。
部分資金加倉成長風格ETF
4月11日,鋰電、稀有金屬、儲能、光伏等相關細分行業指數的跌幅都在5%以上,成為市場下跌的重災區。受此影響,相關ETF也出現比較大的跌幅。
據Wind統計,當日,嘉實中證稀有金屬主題ETF、廣發中證稀有金屬主題ETF、華富中證稀有金屬主題ETF當日跌幅都在7%以上。跟蹤中證新能源車指數、中證電池指數以及中證智能電動汽車指數的多只基金跌幅超過6%。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當日成交額超過7.5億元,成交額在市場行業ETF中排在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科創50、創業板指等指數不是創出新低就是在創新低的路上,前期強勢的新能源、半導體也出現較大跌幅,但有一部分資金趁著下跌在布局。據Wind統計,4月11日,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場內流通份額達到211億元,較月初增長了10億份以上。國聯安中證全指半導體ETF場內流通份額較月初增加了4億份以上,國泰中證鋼鐵 ETF、廣發中證基建工程ETF、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等場內流通份額則均較月初增長了3億份以上。
成長風格基金凈值回撤明顯
從場外基金凈值的表現來看,成長風格的基金在今年以來出現較為明顯的回調。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止4月8日,共有40只基金凈值跌幅超過30%,墊底權益類基金。而這些跌幅居前的基金中,多為成長風格,這些成長風格的基金在2019年-2021年的成長行情中取得了不錯的回報。
數據顯示,上述40只基金中,有16只基金自2019年至2021年有可統計的收益數據,它們在過去三年 中 的 累 計 回 報 平 均 達 到 了206%,其中只有1只基金未能取得超過100%的回報,而單只基金最高累計回報達到了338%。
如東方創新科技、北信瑞豐產業升級、中郵健康文娛、中海順鑫、海富通電子信息傳媒產業A,今年以來截止4月8日凈值跌幅分別為30.43%、30.17%、32.88%、30.64%、30.48%,而在2019-2021年累計回報則為337.87%、294.18%、258.45%、248.51%、246.01%。
從最新一期定期報告來看,這些基金配置的行業主要包括新能源、半導體、國防軍工、電子等,正是過去三年內表現比較好的行業,且配置有一定的行業集中度,能夠較好地獲得行業的貝塔收益。當這些行業出現調整而持倉未能及時調整的時候,這些基金凈值出現回撤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基金稱成長行業短期壓力仍在
對于未來的市場風格的演繹,部分基金公司認為,短期而言成長風格仍然有壓力。
中歐基金認為,疫情對于經濟的影響仍在加大,這使得市場短期的情緒面較為低迷,但伴隨后續疫情防控工作逐漸取得成果,經濟活動恢復后,市場有望逐步浮現基本面拐點。中歐基金認為,短期防御性仍較為重要,建議關注估值、股息率等具備優勢的金融和地產等行業,此外中概股和港股在年報靜默期結束后,存在大額回購的可能性,建議關注相關標的對于傳媒、地產和計算機等行業的映射。持續看好中期具備高成長性和高確定性的新基建領域,尤其是其中的能源基建、綠電和數字基建。市場震蕩企穩往往需要較長時間,上述行業的可配置窗口期仍較長,因此無需急于“搶反彈”。
長城基金認為,從近期市場表現來看,雖然科技成長風格在流動性緊縮的預期下再次受到打擊,但是在4月一季報陸續披露期間,基本面強勁的板塊與標的依然有望突圍;穩增長政策正在實質性發力中,可以看到地產產業鏈近期表現搶眼,穩增長主線作為今年市場中確定性較高的主線也值得關注。(本報記者 劉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