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及中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10個國家率先生效。
2月1日RCEP對韓國生效,3月18日RCEP對馬來西亞生效。在更多市場落地,讓RCEP原產地規則與關稅減讓政策的含金量進一步提升。
根據RCEP成員國降稅安排,部分商品采取分階段、逐年降稅的模式,隨著協定的深入實施,降稅幅度會逐步加大,直至90%以上的貨物貿易最終實現零關稅。然而即便只有短短100天,受訪企業在關稅減免上的獲得感已越來越明顯,得到真金白銀的實惠。
出口企業簽證的高漲熱情在不完全統計的海關樣本數據中得以呈現:一季度,RCEP協定項下深圳進口貨物享惠貨值為1.56億元,稅款減讓587.13萬元。同期,深圳海關共計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3074份,涉及出口貨值6.80億元,減免關稅約0.34億元;截至3月21日,寧波海關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3181份,貨值超10億元,企業自行開具原產地聲明152份;RCEP實施兩個月以來,北京海關共簽發356份RCEP出口原產地證書,貨值近2億元,幫助出口企業在目的國享受關稅減免約200萬元,進口企業申報享惠貨值462.57萬元;同樣是前兩個月江蘇省出口企業申領RCEP項下原產地證書和開具原產地聲明8005份,貨值32.57億元,預計在進口成員方可享受關稅優惠3256.80萬元;自RCEP項下享惠進口貨值3.16億元,關稅優惠697.64萬元……
這一份份證書背后展現的是各成員國間經貿往來和優勢互補愈發熱絡的圖景,而高水平對外開放在雙向奔赴中也得以穩步推進。
搶抓對日機遇
RCEP一大亮點是首次在中日之間建立起自貿協定。據深圳海關關稅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日本是目前所有RCEP成員國中唯一沒有與中國簽訂過自貿協定的國家。自2019年4月1日起日本終結對中國的普惠制關稅優惠待遇以來,中國輸日商品平均進口關稅上浮約3%,農產品、服裝等部分產品甚至上浮達10%。擁有區位優勢的山東省已在全國率先出臺了《落實〈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先期行動計劃》,以日韓為突破口,加快建設對日韓貿易的“黃金大通道”。
記者發現,搶抓RCEP帶來的機遇中,對日訂單尤顯突出。“RCEP協定有力助推了我們的發展。今年開始,我公司生產的無紡布出口到日本的關稅稅率從4.3%直接降到零!”聊起RCEP協定帶來的利好,江蘇東麗高新聚化(南通)有限公司營業部部長段君難掩喜悅,“我們估算了一下,一年就能省下800多萬元。”
關稅減免紅利直接將籠罩在該公司頭上的高成本烏云一掃而空,并助力其成為區域內輸日紡粘無紡布企業的佼佼者。一季度,該公司共向日本出口無紡布3880噸,申請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178份,貨值853.95萬美元,享惠235萬元。
“想要更高效地享受協定紅利,就要更加積極主動地熟悉規則、掌握規則、運用規則。”段君為南通海關的政策輔導豎起了大拇指。“通過海關的專項指導、參加宣講會、‘云課堂’等,我們對RCEP原產地規則,特別是累積規則的商業價值有了深刻的認識。目前正積極加強和區域內其他國家之間供應鏈的整合,從整個產業鏈角度考慮優化配置生產要素。看,我們申領的證書大部分都有使用累積規則ACU的標志呢!”
啟程更多市場
2021年,與中國的經貿往來占馬來西亞貿易總額18.8%,中國連續13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同時,馬來西亞也是中國在東盟地區第二大貿易伙伴和全球第十大貿易伙伴。
3月18日RCEP落地馬來西亞當日,深圳西瀝海關為聚銀塑料包裝制品(深圳)有限公司的2.66噸塑膠制品簽發了該關區首份RCEP項下輸馬來西亞原產地證書。“我們每年出口馬來西亞貨物貨值超過500萬美元,RCEP對馬來西亞生效實施后,這些貨物在進出口環節將享受更多便利,將為我們節省更多成本。”聚銀塑料包裝制品(深圳)有限公司關務人員鄧女士說。
“RCEP協定生效后,公司出口到泰國、馬來西亞的產品可享受更多的關稅優惠,我們抓住出口產品在目標市場價格優勢凸顯的機會,調整產業布局,預計今年出口量將大幅增加。”山西晉坤礦產品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李亞軍也高興地看到了未來的更多商機。作為一家以煤礦固廢煤矸石為原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煅燒高嶺土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內煤系高嶺土行業的科技創新企業,近年來,該企業出口RCEP協定國的產品約占公司出口量“半壁江山”,李亞軍對RCEP給企業帶來的良好經濟效益充滿信心。(本報記者劉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