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隨著深圳全面解封,生產生活穩步有序恢復,餐館重新開門迎客,熟悉的人間煙火氣又回來了。
3月25日,深圳市政府印發實施《深圳市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提出了擴大“六稅兩費”減征范圍、減免“房土兩稅”、緩繳或減免社會保險費、緩繳或降低住房公積金、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減免房屋租金、降低用水用電用氣成本等普惠性扶持措施。同時,對餐飲業出臺降低平臺經濟參與者經營成本、推動餐飲行業加快復蘇等紓困扶持措施。
有序恢復穩定發展
3月31日的晚餐時間,中國商報記者在位于深圳市羅湖區的漁勝·尋味順德寶能店看到已有不少顧客到店用餐,能容納13桌的大堂入座率接近70%,而店內正在舉辦的購50元優惠券抵100元的活動也吸引了不少顧客的參與。
“本輪疫情暴發前我們的生意很不錯,包房每天都不夠預訂,大堂還需要排隊等位用餐。本輪疫情期間,我們響應政策要求閉店了7天。從3月21日恢復堂食開始,生意逐漸恢復,目前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60%。”漁勝·尋味順德的負責人林先生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在等待惠企政策落地的同時,我們積極展開‘自救’并不斷總結經驗,增強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共同期待春暖花開。”
據了解,深圳餐飲業匯聚各地美食、風味小吃,目前已發展成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經營門店超18萬家、年營業額近900億元、從業人員近200萬人的重要民生行業。
深圳市烹飪協會會長劉永忠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輪疫情給餐飲企業帶來不小的沖擊,政府及時出臺紓困扶持措施為餐飲企業送上‘及時雨’,不僅有效緩解企業現金流壓力,更為后續行業穩定發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和支持。”
紓困政策雪中送炭
福田星河COCOPARK是深圳中心區的一家大型購物中心。隨著福田餐飲堂食的逐步開放,餐館人流也隨之加大。3月29日中午,記者來到商場,看到有不少顧客正在商場內的餐館用餐。錢塘潮·精致江南菜的創始人李娜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中午過來用餐的主要以周邊CBD上班的白領為主,自從堂食開放以來,門店的生意逐步好轉。”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餐飲企業普遍面臨房屋租金、員工工資、防疫開支等成本壓力。深圳市烹飪協會在調研中了解到,90%的企業營收同比下降超一半,80%的企業現金流、資金鏈難以承受近兩個月門店的租金和人員工資壓力,超半數企業面臨外賣難以開展、平臺配送運力不足等問題。對此,深圳市餐飲行業于3月中旬發出呼吁書,呼吁社會各界對深圳餐飲行業進行援助。
為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全力幫助市場主體渡過難關,深圳市政府及時出臺措施,支持互聯網平臺企業開展中小微商戶幫扶行動,對經營困難的餐飲商戶實施特惠扶持政策;鼓勵互聯網平臺企業為商戶無償開展數字化代運營服務,逐步提高商戶線上經營水平。
據了解,深圳市烹飪協會攜手美團共同出臺相關幫扶政策,其中包括美團外賣給予部分困難中小商戶技術服務費(傭金)減半,每單1元封頂或5%封頂等優惠,并提供“外賣管家”等服務。此外,深圳市烹飪協會還聯合抖音推出暖心扶持專項“暖春計劃”,圍繞運營與流量兩大方向助力餐飲企業復工復產。
WES精致法餐的經營負責人林女士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在協會幫助下,我們加入了抖音的‘暖春計劃’。打算通過抖音流量打造我們擁有20多年經驗的主廚IP,讓餐廳的業務朝多元化發展。”
提升自身“免疫力”
另一方面,紓困政策中有關減稅、減免租金,以及深圳市各區相繼出臺的現金補貼等政策也為餐飲企業送上了“紅包”。
李娜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在政府的號召下,錢塘潮南山店的物業京武·浪琴半島為門店免去了3個月的租金近100萬元,讓我們感受到了溫暖。另外,南山區還對餐飲企業進行扶植,按去年的營業額給予相應補貼。我們預計能拿到幾十萬元的補貼,這對廣大餐飲企業來說真的是雪中送炭。”
劉永忠表示:“政府相關部門出臺的一系列紓困舉措和外賣平臺的支持給深圳餐飲業注入了強心劑。現階段,餐企除了用好精準紓困幫扶政策外,還應該積極開展自救,調整企業在疫后及常態化疫情下的經營發展策略,探索資本、數字化餐飲、預制菜等行業發展趨勢,提升企業自身的‘免疫力’。”
據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已有部分餐企率先開啟了這方面的探索。以新派江南菜為主的錢塘潮結合自身特色,以會員和忠實粉絲為依托,建立“美食配送到家群”,打造私域流量。
據李娜介紹,2020年疫情發生的時候,他們就把陣地擴展到線上,在深圳選取了100個優質社區進行配送,并且一直堅持到現在。此外,疫情期間,錢塘潮還為全體員工購買了線上培訓課程,從而不斷提升服務品質,加強團隊凝聚力。
WES精致法餐在疫情期間迅速做出反應,上線可以外賣的簡餐。此外,他們還積極參加協會組織的如何成為優秀店長等線上培訓,苦練內功。
據劉永忠介紹,未來協會還將在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其他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下打造“食品安全美食節”“國際烹飪藝術大賽”等促消費活動,并持續與外賣平臺攜手,進行線上運營培訓等方式提升商戶經營能力和提振市場消費信心,助力深圳餐飲業更快、更好復蘇。(本報記者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