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4月8日,重慶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重慶銀行”,股票代碼:601963.SH 01963.HK)召開2021年度業績說明會,向資本市場和投資者介紹了重慶銀行2021年度的全面經營指標和業務條線發展概況。
據重慶銀行2021年度業績顯示,2021年,該行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持續深化改革創新,以數字轉型驅動業務轉型發展,不斷盤活用實數據資產價值,全面賦能經營管理,凝聚起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在“十四五”開局首考中交出靚麗答卷。
在保持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同時,重慶銀行以金融之力深度賦能區域經濟建設,充分彰顯了金融國企立于新時代的新擔當、新作為。
堅持專業化 亮出實干新成績
2021年年初,重慶銀行成功登陸A股,成為西部首家“A+H”上市城商行,由此邁向自身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又一新篇章。過去一年來,重慶銀行堅持在經營管理上精耕細作,推動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實現了經營業績穩中有進,發展質量持續提升。
經營規模提檔升級,資產質量不斷穩固。重慶銀行堅持經營規模擴大與科學穩健經營協同并進。截至2021年底,集團總資產6189.54億元,同比增長10.20%,連續3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貸款總額3180.62億元,同比增長12.30%;存款總額3386.95億元,同比增長7.69%。與此同時,該行積極貫徹落實“應核盡核”監管要求,資產質量得到進一步夯實。截至2021年末,不良貸款率1.30%,撥備覆蓋率274.01%,貸款撥備率3.56%,資產質量和風險抵補能力保持在上市銀行較好水平。
營收凈利雙雙增長,業務結構持續優化。一方面,營業收入加速增長。落實穩價舉措,強化綜合回報,以量補價、多管齊下擴展收入來源。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45.15億元,同比增長11.24%;實現利息收入增長22.20億元,增幅8.81%。積極發揮“商行+投行”聯動優勢,投行業務營收動能逐漸顯現,2021年獲得重慶市政府債主承銷商資格,債券承銷業務不斷取得新突破。另一方面,盈利能力持續提升。按照優化結構、降低成本的思路,積極拓展穩定性強、成本較低的資金來源,持續壓降高價格存款,積極吸收活期存款,有效降低整體負債成本,盈利動能明顯提升。2021年實現凈利潤48.5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42%。
搶抓市場有利時機,資本管理更加扎實。統籌內源性與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突出資本效率導向。2021年初實現A股上市以來,穩步推動各項資本補充計劃,2022年一季度順利完成50億元二級資本債、130億元可轉債發行工作,資本結構進一步優化,資本效率進一步提升。截至2021年末,集團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99%、10.45%、9.36%,較2020年末提升0.45、0.88、0.97個百分點。
品牌價值持續提升,擦亮優質金融名片。連續5年獲得標準普爾國際投資級評級,展望穩定。在英國《銀行家》雜志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中連續6年位居前300強。A股先后納入上證滬股通指數樣本、富時羅素旗艦指數。在中國銀行業協會2021年度陀螺體系評價中位列城市商業銀行組綜合評價第8位。獲評上市公司2020年報業績說明會優秀實踐案例;獲得2021年度卓越品牌銀行獎、2021年度社會責任金融機構獎。
立足區域化 激活服務新能級
作為金融國企,重慶銀行牢牢扎穩“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定位,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職本源,緊緊圍繞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不斷深化實體轉型,苦練服務實體的“真功夫”“硬本領”,服務實體挖潛提效。
強化支撐作用,推動區域建設。重慶銀行發揮深耕川渝和輻射“一市三省”的區域優勢,全力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主動作為、搶抓機遇,縱深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021年在“雙城經濟圈”完成各類信貸投放1000億元,連續2年投放資金超1000億元。與市發改委和高竹新區、魚復新城等功能平臺、示范園區開展戰略合作,助力川渝區域融合發展。制定《金融服務雙城建設方案》,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策略。聯動營銷“雙城經濟圈”重點項目和相關重點企業,為企業定制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支持了京東方第六代LED生產線、自貢高鐵東站、重慶東部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渝東北扶貧通道城開高速、重慶新希望生豬全產業鏈項目等40多個重點項目建設。
回歸金融本源,加大信貸投放。重慶銀行持續深化信貸結構調整,以“優優貸”“實體企業信用貸”等產品為抓手,優化實體貸款定價機制,調整準入條件,適度延長授信期限,優化風險緩釋措施,積極向“新基建”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行業投放資源,實體貸款余額、實體客戶數均大幅增長。此外,該行聯動子公司重慶鈊渝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開展服務推介和業務協同,充分發揮集團作戰優勢,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
支持生態優先,賦能綠色發展。作為國內第7家“赤道銀行”,重慶銀行綜合運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租賃”,加大綠色信貸投放。上線全市首個綠色金融管理系統,實現綠金業務的智能識別。創新“減碳融”“碳匯融”“清潔融”3大綠金產品。落地首筆碳排放權質押融資業務,打通環境權益融資路徑,子公司鈊渝金租落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首筆光伏行業設備直租項目。截至2021年底,該行綠色信貸余額191.2億元,較2020年末增長33%。
踐行普惠金融,打造“小微首選”。重慶銀行優化金融產品創新,增強信貸資源供給質效,設立重慶市首家文旅特色支行,打造“鏸渝金服”小微金融品牌,創新推出全國首款知識產權大數據在線信貸產品“好企知產貸”,推出全市首款“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屬信貸產品“專精特新信用貸”。截至2021年底,全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397.83億元,同比增長16.12%;落實減費讓利、紓困解難、應延盡延等政策舉措共計投入資金81.3億元,被監管部門表彰為“年度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先進單位”。
心系“三農”事業,服務鄉村振興。重慶銀行創新推出全市首款聯動區縣財政和政府性擔保公司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鄉村振興貸”,“鄉村振興青年貸”發放位居全市前列。打造線上申請、線下審查、線上審批、線上放款O2O模式的“兩山兩化·好企助農貸”,并推動其納入全市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子公司鈊渝金租以直接租賃方式助力國家農業產業化扶貧重點項目“德青源金雞產業扶貧工程”落地重慶。截至2021年末,全行支持鄉村振興的涉農貸款余額487.43億元,同比增長18.52%;其中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105.25億元,增幅21.58%。
聚焦精細化 跑出轉型新成果
于精微處著手,在變化中爭先。2021年,重慶銀行繼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深入理解客戶需求,全力推進服務提升,豐富場景構建,開展以客戶畫像為驅動的精準化營銷,提供以客戶需求為核心的精細化服務,不斷增強客戶體驗和滿意度,提升客戶黏性和忠誠度,實現了客群規模與質量雙提升。
針對大中條線,構建客戶分層管理體系,將公司客戶細分為戰略客戶、重點客戶、潛力客戶、一般客戶4個層級,立足C鏈云平臺和供應鏈金融管理兩大系統,開展精準營銷。實行一客戶一策略,為客戶制定資金增值、結算服務、直接融資等多篇章、多渠道的綜合化服務方案,深挖客戶潛力。推廣現金管理和票據池業務系統,充分滿足客戶資金劃撥、財務管理等需求。圍繞交通出行、住房租賃、餐飲收單、智慧醫療等領域,搭建場景、研發系統,將日常收付款、資金管理、投融資管理業務有機整合,進一步提升客戶體驗。
針對零售條線,通過“星鏈智慧營銷平臺”實現數據驅動型精準營銷;依托大數據分析技術,建立“購買傾向模型”“專家經驗模型”,整合分析客戶行為數據,對不同客群開展針對性營銷。設立財富管理中心,打造以醫療健康、加油優惠、生日禮遇為核心的增值服務體系,上線“幸福投顧”,實現對高凈值客戶的全面精細化金融服務。打造“數證智簽”四位一體窗口服務系統,全面實現柜面業務無紙化。升級支付系統、手機銀行、個人網銀、微信銀行等系統,電子渠道交易替代率超過95%。實現與四川省內城商行柜面業務互通,跨省繳稅覆蓋至貴陽和西安。拓展“重銀驛家”便民服務點,推廣適老化智能機具,全力打造“有溫度”的銀行。
針對普惠條線,通過開展“百行進萬企”“貸動小生意,服務大民生”等銀企對接活動、中小企業上市沙龍、直播培訓、創客大賽等活動不斷吸引客戶、擴大客群。繼續打造“渝樂惠”電子商城線上“生活圈”,開展“幸福月惠”“幸福相隨”等活動,不斷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產品和精細化服務,“獲客、活客、粘客”成效明顯。建設銀擔數據直通系統,通過共享涉農信用數據、簡化申請審批流程,成功落地全市首筆“新農信貸直通車”貸款。
得益于精細化、精準化的金融服務,2021年,重慶銀行零售業務本地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借記卡、信用卡發卡總量分別較2020年末增加36.69萬張、6.41萬張,增幅分別為8.54%、23.15%。手機銀行理財產品客均成交額較去年增長8倍;全渠道用戶瀏覽量較去年增長48%。
推進數字化 培育發展新動力
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及其與金融的深度融合,推動了數字化時代的加速來臨。重慶銀行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緊扣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使命,持續深化改革創新,以數字轉型驅動業務轉型發展,不斷盤活用實數據資產價值,全面賦能經營管理,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贏得未來主動權。
完善產品矩陣,做大數字信貸。加快數字化產品研發創新和傳統產品數字化改造,完成數字信貸業務營銷管理架構改革,實現授信審批線上作業全覆蓋,持續提升數字信貸規模和質量。運用數字化手段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推動小微線上拳頭產品“好企貸”系列擴展到48個子產品,應用于10個業務場景,為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產業鏈等領域提供高效信貸服務,累計投放超235億元,2021年內新增投放91.9億元,2021年末貸款余額較2020年末新增41.5億元,增幅超76%,且資產質量良好。
強化平臺建設,做優數字運營。持續升級“巴獅數智”平臺,平臺全年對私開戶量超柜面3倍,交易量32萬筆,同比增加177%。推廣“巴獅數智”手機版“渝鷹LINK”,線上渠道客戶數、交易量實現較快增長。打造數字化運營平臺“云帆”,不斷增強“千人千面”的個性化營銷能力。“手機銀行5.0”在亞太銀行聯盟舉辦的華鷹獎BDI數字化指數評選中,榮獲“移動銀行獎”。
推動管理創新,做細數字風控。持續推動風險管理全過程數字化和線上化,設計開發“風鈴智評”等各類風險管理工具,目前已逐步建立完善信用風險管理系統群、市場風險管理系統、操作風險管理系統等。“風鈴智評”入選人民銀行第二批“監管沙盒”。“風鈴智評產業慧鏈”在“2021中國金融數字科技創新大賽”中,榮獲“全場榮耀獎”。
聯合多方力量,做實數據治理。成功投產客戶主數據項目群,一體化推進60多個系統改造,推動200多項客戶數據標準落地,實現客戶數據更新共享。建設外部數據資產管理平臺,引進30多家外部數據合作商,打通數百個數據接口,推動各條線數據互通共享。2021年10月,在國際數據管理協會-中國分會(DAMA CHINA)舉辦的“2021數據治理獎”評選中,該行榮獲數據治理最佳實踐獎。
以“重慶”為名的重慶銀行,扎根巴渝大地,深耕區域經濟,積蓄了更好地服務社會、賦能實體的機制和力量。下一階段,重慶銀行將繼續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為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撐。(徐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