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公募基金2021年年報的披露,其2021年相關業績情況也隨之浮出水面。數據顯示,2021年,147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產品總利潤為7171.89億元,同比減少63.73%。其中,債券型和貨幣型基金總利潤實現增長,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利潤大幅下滑。
記者關注到,對于投資者關注的管理費、銷售服務費等費用情況,數據顯示,2021年公募基金產品管理費用合計1416.39億元,同比增長了約52%;銷售服務費共計189.82億元,相較2020年增長25.69%。其中,因中歐醫療健康基金受到關注的中歐基金,其2021年銷售服務費為8.31億元,同比上漲102.19%。
債券型和貨幣型基金總利潤實現增長
權益類基金“賺錢”難
據天相投顧投資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147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產品總利潤為7171.89億元,較2020年大幅降低,同比減少63.73%。
分基金類型來看,2021年債券型及貨幣型基金的總利潤相當,約在2000億左右,同比均實現增長。然而,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在基金數量分別增長了691只和1624只的情況下,其總利潤均大幅下滑,分別為1186.72億元和1868.04億元,同比分別下降約76%和83%; QDII基金和商品型基金的總利潤大幅降低并陷入虧損,分別為-391.15億元和-12.45億元。
年報中公布全市場各只基金產品的全部股票持倉明細。其中,持有數量最多的基金重倉股分別為貴州茅臺、寧德時代、東方財富,持有其的基金數量均超過千只;持股總市值最多的重倉股則分別為貴州茅臺、寧德時代、五糧液。此外,基金前二十大持倉股,多分布在食品、汽車及配件、元器件、生物制品、軟件及服務、銀行、醫療器械、電氣設備行業中。記者關注到,基金前二十大持倉股中,僅有9只個股在近一年階段漲幅為正,其中紫光國微、寧德時代、陽光電源、華友鈷業和比亞迪近一年分別上漲91.37%、59.09%、49.67%、42.59%及39.76%,漲幅較大。
對于市場關注的位列11~20位的基金“隱形”重倉股,也隨著年報而披露,其中,醫藥生物、食品飲料、電力設備、電子等四行業居基金經理所持有的“隱形”重倉股數量的前列。具體來看,其中,基金經理葛蘭旗下產品中的隱形重倉股中出現了智飛生物、昭衍新藥、恒瑞醫藥、歐普康視、長春高新、美迪西、我武生物、藥石科技、普利制藥和同仁堂等。在基金操作層面,葛蘭表示,在長期看好的核心創新藥、創新器械,創新產業鏈,醫療服務以及消費性醫療等方向進行了著重布局。基金經理謝治宇旗下基金產品中的“隱形”重倉股中有鵬鼎控股、韻達股份、中興通訊等。謝治宇表示,產品在個股選擇上廣泛布局了半導體、新能源、互聯網、化工、家電等各行業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公司,平衡好公司短期估值與長期價值,不斷尋找具有良好投資性價比的優秀公司。
天弘余額寶銷售服務費超20億元
中歐基金銷售服務費翻倍
隨年報一同披露出來的,還有投資者關注的基金管理費、銷售服務費等各類費用情況。據天相投顧統計數據,2021年公募基金產品管理費用合計1416.39億元,同比增長了約52%。
分產品類型來看,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費規模最大,達到743.19億元,占據全行業的一半以上。混合型基金管理費的增速也較快,同比增長了78.83%。另外,股票型基金2021年管理費同比增長56.54%,至197.62億元。貨幣型基金2021年管理費達到243.81億元,債券型基金為177.29億元。
在銷售服務費方面,天相投顧數據顯示,其納入統計的全部基金2021年收取銷售服務費共計189.82億元,相較2020年增長25.69%。
分產品類型來看,貨幣型基金的銷售服務費規模最大,達到147.17億元,在全部基金產品中占比近八成。混合型基金在2021年銷售服務費實現了較快增長,合計達到22.66億元,相較2020年增長174.41%。股票型基金的銷售服務費也較上年實現翻倍,規模達到7.30億元。債券型基金的銷售服務費則較上年小幅下降4.61%至9.53億元。
具體來看,在銷售服務費方面,天弘基金旗下產品2021年總銷售服務費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達到25.34億元,其中,僅天弘余額寶一只產品的銷售服務費就達到21.52億元,在天弘基金全部產品中占比約85%。不過,天弘基金2021年總銷售服務費相較2020年出現下滑,下滑幅度約24%。
記者關注到,在2021年銷售服務費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中,中歐基金的2021年銷售服務費為8.31億元,同比上漲102.19%。中歐基金旗下除了一只貨幣基金中歐滾錢寶之外,銷售服務費最高的是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達到2.14億元,在中歐基金全部銷售服務費中占比超過1/4。該基金2020年的銷售服務費僅6608.07萬元,2021年上漲至3倍以上。
后市:短期來看市場或將繼續趨于分化
對于市場后市,基金經理是如何看待的呢?不少基金經理認為,短期來看市場或將繼續趨于分化,不過不少優質成長股估值已經處于歷史底部。中長期來看,重點關注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領域。
基金經理劉格菘認為,風格分化的局面在2022年可能會延續。可持續增長的商業模式下,在資產業績增速持續超預期的階段,市場更愿意給予此類資產更高的估值水平,反之亦然。在當前宏觀經濟新舊動能的轉換時期,不同資產處于不同的景氣階段,因此資產的分化表現是大概率事件。
基金經理傅鵬博也表示,近年來,證券市場表現多為結構性行情,2022年,年初以來在基建、地產復蘇的預期下,金融和資源品板塊漲幅居前,或預示著結構性行情仍將延續。
基金經理葛蘭在年報中表示,基本面方面,依然中長線看好我國本輪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周期,相應各個領域產業中長期將發生深刻變化。市場方面,短期的風格變化難以避免和預測,但經過一年多較大幅度的調整,不少優質成長股估值已經處于歷史底部,中長期空間更高。(記者 王楚涵)
關鍵詞: 公募基金 2021年總利潤下滑 中歐基金 銷售服務費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