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外資平穩發展。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拓展對外經貿合作,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金融業擴大開放應從何處著力?對此,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涂永紅日前在中宏論壇第二十二場在線研討會上指出,推動金融業高水平開放,要完善跨境投融資制度、增進跨境投貸聯動,進而帶動服務貿易和對外投資的高質量發展,并具體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完善跨境投融資制度,提高金融服務的國際競爭力。中國的服務業競爭優勢總體偏弱,國際收支中的服務貿易常年逆差。金融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金融服務貿易長期處于逆差格局,應高度重視培育發展金融業優勢,進一步加大金融開放力度,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拓寬跨境投融資渠道,營造更優的金融服務營商環境,從而縮小服務貿易逆差,增強中國國際收支自主平衡能力。
二是處理好中美關系,加強中美間的政策溝通和協調,尋找最大公約數,搭建合作平臺,實現互利共贏。中美關系是中國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中美兩國的經濟、金融互補性極強,雙邊貿易投資保持穩定的發展勢頭。要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緩解貿易摩擦;管控好分歧,避免“脫鉤”,謀求公平競爭。在應對氣候變化、維護金融穩定等方面增進共識,為兩國、為世界營造確定性的良好外部環境。
三是增進跨境投貸聯動,推動中國由對外投資大國向對外投資強國轉變,提高對外投資質量。跨國公司是國際貿易的發起者組織者,要繼續擴大對外投資,由投資帶動貿易,為穩外貿奠定市場基礎。中國對外投資規模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長期以來,中國形成了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商業銀行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工農中建和國開行進入全球前十大銀行之列,資產實力雄厚,已在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成員國與中國的經貿關系日益緊密,對人民幣的接受度較高。在開展基礎設施聯通、產業鏈合作中,應發揮商業銀行的關鍵作用,提供金融規劃、財務顧問服務,多渠道滿足客戶融資需求,加強境內外分支機構間的協作,充分發揮離岸市場的功能,建立投貸聯動機制,創新渠道,將進出口貿易與投資、貸款相互銜接,有效降低對外投資的風險。SWIFT的數據表明,人民幣已經超越日元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投貸與進出口聯動還可推動形成跨境人民幣貸款的借、用、還閉環,形成方便使用、操作性強的人民幣投融資新模式,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邁上新臺階。(本報記者湯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