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深市主板、中小板合并已落地一年。
回望2021年4月6日,深市主板與中小板合并(以下簡稱兩板合并)正式實施,兩板合并首日,真愛美家、中農聯合、華亞智能等3家企業順利在深市主板上市。深市主板時隔21年恢復發行上市功能,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一年時間來,深市主板直接融資與資源配置功能愈發暢通,IPO、再融資、并購重組累計融資和交易涉及公司660余家次,合計金額超7,300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兩板合并是繼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后,深交所持續深化存量市場改革的又一重要舉措,開啟了深市“主板+創業板”新格局,也進一步夯實了全面推行注冊制的市場基礎,增強了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
“深交所主板與中小板合并,是進一步推進資本市場的存量改革。”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表示,深市主板與中小板合并形成了一個更有廣度和深度的板塊,此外,也與創業板各有側重,滿足不同階段企業發展融資需求。
深市主板融資功能更加健全
深市主板與中小板的合并過程中,大力推進了規則體系整合優化。
整合后,規則數量上大幅精簡,由132件減少至36件,下降超七成;內容上科學完備,形成上下銜接、有機統一的規則體系;體系上簡明清晰,上市規則、指引和指南“三層”體系更加齊整,更便于掌握使用,構建形成更加簡明友好、成熟定型、易讀易懂的規則體系。
與此同時,合并后的深市主板,市場包容性更強,能夠更大范圍、更大力度和更高效率支持優質企業上市發展,為企業提供全方位融資服務,促進打造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體。
據統計,合并以來,28家企業通過IPO登陸主板,合計融資超過230億元,其中不乏國內細分行業龍頭企業,如康冠科技為國內智能顯示龍頭,大中礦業是具有明顯儲量優勢的國內鐵礦石企業,兩家公司IPO融資規模均超過15億元,募資主要投向主業擴產項目,有力支持公司進一步鞏固行業地位,提升競爭優勢。
此外,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深市主板積極支持上市公司利用再融資、并購重組不斷探索優化自身產業結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動能。
合并以來,主板公司共計實施再融資166單,融資金額共計3,299.88億元,其中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可轉債和配股實施完成單數占比分別為81.33%、16.87%和1.81%。主板公司通過多種再融資方式,不斷支持服務科技創新、產業升級。
制造業企業再融資金額達2,198.54億元,占比達66.62%。其中中環股份融資90億元用于單晶硅材料項目,北方華創融資85億元用于半導體裝備研發,國軒高科融資73.03億元用于動力鋰電池項目。
此外,一年時間里,主板公司共計實施完成重大資產重組43單,交易金額(不含配套募資)共計2,305.25億元。重組方案以基于原產業整合延伸的橫向并購或剝離低效資產為主,標的公司的評估增值率中位數從2019年的112%下降至2021年的97%,重組進一步趨向成熟和理性。
其中,天山股份重大資產重組交易金額達981.42億元,為深市歷史第二大并購交易方案,完成了中國建材集團旗下水泥資產整合,天山股份由此成為A股資產規模、產能規模最大的水泥行業上市公司。
“兩板合并的重要意義在于更好地滿足不同階段企業發展融資需求,優化了深交所板塊的結構,有利于降低監管成本、提高監管和服務效率,對于完善市場功能、夯實市場基礎、提升市場活力和韌性、促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發展全局具有重要意義。”某深市主板公司總裁總結道。
“深市主板+創業板”新格局更加鞏固
截至目前,深市主板公司已達1,493家,市值規模超過22萬億元,深市形成以主板、創業板為主體的市場格局。
“主板和中小板合并之后,深市形成了以主板和創業板為主體的市場格局。合并之后主板和創業板的定位和分工更為明確,深市主板定位于支持相對成熟的企業融資發展,創業板主要服務于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共同為處在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類型的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招商證券研發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指出。
據了解,深市主板定位于藍籌市場,重點支持相對成熟的企業融資發展、做優做強;創業板主要服務高新技術企業和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突出“三創”“四新”。
深市市場結構更簡潔、特色更鮮明、定位更清晰,有利于厘清不同板塊的功能定位,著力解決了市場關心的主板與中小板同質化等問題,進一步優化市場體系,夯實市場基礎,提升市場質效,為處在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類型的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資服務,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目前,在深市主板的持續支持下,一大批公司通過深耕主業、多元開拓、加快轉型和融合發展,成長為優質藍籌企業。
截至3月底,主板市值超千億元公司36家,行業規模龍頭企業131家,科技龍頭企業47家,在工程機械、激光設備、面板、安防設備、智能語音、家用電器、綠色能源等多個行業全球產業鏈中占據重要地位。
根據目前已披露的2021年經營數據,京東方A、比亞迪、順豐控股、濰柴動力等20家公司營業收入超過千億元;京東方A、海康威視、中國廣核、中信特鋼等32家公司凈利潤超過50億元。共有304家公司近3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超過30%,顯示出蓬勃的發展活力。
“合并后,深交所形成了以主板、創業板為主體的市場格局,為處在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特征的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融資服務,為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不同類型企業提供融資平臺,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功能實際上在不斷增強,進一步提高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道。
為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夯實地基
整體來看,深市主板公司在國內外復雜經濟形勢下仍然保持了較強的韌性,業績整體保持穩定增長,尤其是制造業表現亮眼。
截至3月底,1,152家公司已披露業績數據,預計實現凈利潤4.72億元至5.35億元,其中547家公司披露年報或業績快報,預計實現平均營業收入154.62億元,同比增長29.61%,預計實現平均凈利潤11.13億元,同比增長26.47%。
深市主板有10個證監會大類行業平均凈利潤為正,8個行業凈利潤增長,采礦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平均凈利潤分別為8.47億元、6.17億元、5.91億元、4.32億元。345家已披露2021年報數據的實體類公司,ROE和ROA分別為12.07%和4.62%,較2020年同比分別上升2.45和0.99個百分點。345家公司扣非后凈利潤占凈利潤比重為82.71%,同比上升7.58個百分點,盈利質量持續提升。
隨著深市主板的平穩運行,業內人士認為,A股市場進一步深化改革已具備了良好的基礎。
兩板合并實施以來,深市主板一系列制度規則運行有效,市場總體運行平穩,整體符合市場預期,市場普遍認為兩板合并是順應市場發展規律的現實需要,是構建簡明清晰市場體系的內在要求,進一步夯實了全面推行注冊制的市場基礎,增強了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
記者了解到,當下,深交所正在按照中國證監會的部署推進各項改革工作,相信隨著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落地,資本市場將加速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進一步推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切實提升市場參與者獲得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