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以來,高估值回撤明顯,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由于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穩增長,高景氣賽道進入估值消化過程,估值均值回歸的背后是業績的匹配度,疊加海外步入加息周期對高估值的壓制。
目前創業板年內最大回撤停留在3月15日,對比歷年來創業板年內最大回撤,我們認為這仍屬于正常年份調整。目前,隨著估值回落及年報業績拐點的預期出現,創業板或進入中期企穩。
市場經歷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大多數成長股的估值已經回落至合理區間,大多數價值股的估值仍然處在歷史最低位,熱門賽道的估值水平普遍降至1年中位數水平以下。從A股整體估值中位數來看,當前估值水平處于自2010年以來的15%歷史分位數附近。從A股估值分化情況來看,目前全部A股市盈率75分位數和25分位數的比值為4.1倍,處于自2010年以來的62%歷史分位數附近。
市場總是更喜歡有成長性的東西,但現在大部分個股估值均在底部,而市場的籌碼結構,或者流行性的分配是失衡的,尤其當市場在賽道板塊投入過多的流動性之后,建議關注增量資金的選擇。
2022 年以來,股市表現較差,固收+基金贖回壓力不可規避。我們從“固收+”基金的定期開放和贖回期情況推算其潛在的贖回壓力,主要分布在2022年上半年,第一季度壓力大于第二季度,1-3月潛在最大贖回份額均位于500-600萬份,4-6月份潛在最大贖回份額均在300億份以上。金穩委會議一定程度上提振股市信心與解決市場流動性危機與資金負向循環,我們認為資金面問題得到一定解決,隨著不確定性消除、市場情緒修復,居民與企業的資產配置需求必然還將驅動基金規模重回上升。
股市流動性方面,資金流入尚未有回溫跡象。主動權益類基金發行還未見升溫,北上資金金穩委會議后停止大幅流出,是大盤企穩的前提條件,只是同股票類ETF和兩融買入數據等一樣目前尚未出現明顯回溫跡象。
投資建議:盡管金穩委會議在源頭上遏制了資金面的負反饋,但短期增量資金仍然有限,在宏觀流動性沒有明顯改善之前,市場主線仍然圍繞確定性。而金穩委會議后,穩增長政策有望步入發力期,這可能是接下來最大的確定性,這或許意味著低估值價值股仍然是最優選擇。
對此,我們投資建議,藍籌方面:全面注冊制加速下的券商股;穩增長預期相關:央企房地產龍頭與中央財政發力的綠電、央企改革與紅利指數;抗通脹方面:黃金、原油相關的化工鏈;成長股方面:疫情類;全面國產替代:半導體材料、軍工航空發動機。
風險提示:測算誤差,穩增長政策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