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今年將新培育3000家“小巨人”企業,多地設立政府引導基金撬動社會資本進入
從財政獎補到地方政府設立“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基金,從開發針對性貸款產品到支持優質創新型中小企業上市融資……近期,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融資需求,多路資金更加精準、高效地進行“輸血”。
地方拿出“真金白銀”進行支持
壯大培育“專精特新”企業,資金支持是關鍵一環。記者從工信部獲悉,2022年,工信部將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業,用好中央財政資金,再支持一批重點“專精特新”企業。
近期,地方紛紛拿出“真金白銀”進行支持,促“專精特新”企業成長。
2022 年,浙江給予“專精特新”企業2億元幫扶資金;河南提出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最高補助500萬元;重慶2022年至2025年期間,將整合中央及市級財政資金,每年遴選100家左右“專精特新”示范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并給予重點資金支持……
在財政資金直接獎補的同時,多地紛紛設立政府引導基金,旨在進一步暢通資金活水,撬動更多社會資本。
在安徽,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發揮起投早投小投創新的支撐作用。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牛弩韜告訴記者,截至2021年年底,已累計完成募資122.12億元,投資項目226個,帶動了一批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興產業的中小企業發展。
北京將充分利用各級政府投資基金,重點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鼓勵社會資本與政府投資基金開展合作。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副院長孫文凱看來,政府基金和產業基金要發揮好引導作用,有序調動起社會資本,鼓勵更多資本進一步關注中早期企業和創業團隊。
各路市場化資金加速涌入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政策引導下,各路市場化資金加速涌入“專精特新”企業。
記者從清科研究中心獲悉,2021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股權投資市場對“專精特新”企業的關注度進一步上升,投資案例數量達到1600余起,總投資金額同比增長約40%。
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尤其是“專精特新”企業的能力也在逐步提升。目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有351家企業在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占總數的7.4%。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為“專精特新”企業上市融資開辟了新路徑。截至目前,在北交所上市的81家企業中有16家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約為20%。
業內人士認為,“專精特新”企業多為中小企業,市值不高,整體而言債權融資難度大、成本高,不過,在政策的引導下,銀行信貸資金對“專精特新”企業支持的力度正在逐步上升,不少銀行下大功夫完善服務創新型企業的金融服務體系,并推出有針對性的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專精特新”是中小企業發展方向,未來,要進一步從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個方面發力,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據記者了解,工信部也正組織開展優質中小企業評價和培育工作,并對擬上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分類指導、精準培育、投融資對接等工作,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債券融資,鼓勵開發更多適合中小企業的債券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