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出現較大波動,相對風險較低的產品也未能幸免。Wind數據統計,截至3月18日,有2003只銀行理財產品單位凈值在1元以下。
理財產品為何大面積跌破凈值?跌破凈值是否意味著投資出現實質性虧損?業內人士表示,產品最終虧錢還是賺錢只有在到期時才會真實展現,建議投資者不要糾結于短期凈值的波動。
1投資者看到賬戶資金下跌心潮難平
“我陸續買了七八只理財產品,買的時候銀行工作人員也說了,現在是凈值化時代,沒有‘保本’這一說了,為了保險,我選擇的都是中低風險類產品。”市民韓先生向記者吐槽,“剛買時收益還可以,最近眼看著往下跌,多款理財都已經跌破本金了”。
韓先生介紹,他當時選擇了兩家銀行進行了投資理財,其中在華夏銀行就買了六七只產品,總金額達六七十萬元,從2022年初開始,產品陸續出現虧損,去銀行咨詢多次,每次理財經理都告訴他現在是凈值化時代,受國際環境以及市場等因素影響,臨時出現浮虧屬于正常現象,不要太擔心。
記者在走訪時發現,不少市民購買的理財產品也出現了接近浮虧或者已經出現浮虧的情況,投資者的心情也和股市K線圖一樣,忽上忽下,心潮難平。
2現狀兩千多只銀行理財產品跌破凈值
Wind數據統計,截至3月18日,剔除近6個月無凈值的產品,目前市面上共計約有28822只銀行理財產品,其中,有2003只產品單位凈值在1元以下,破凈占比約6.9%,虧損超10%的有20只產品。在單位凈值低于1元的理財產品之中,不僅包含了混合性、權益型理財產品,相對風險較低的“固收+”理財產品也未能幸免。
從涉及的金融機構來看,不僅包括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股份行理財子公司,也有城商行理財子公司、合資理財子公司等。如工銀理財2018年7月份募集的一只封閉式凈值型理財產品,產品凈值已跌至0.9313。從招商銀行App理財產品頁面也能看到,在售的理財產品中,近1月年化收益為負數的產品也存在,如招銀理財發行的招銀理財泓瑞全明星債基90天,3月18日單位凈值為0.9867;中國理財網顯示,興銀理財穩享幸福日開1號(六個月持有)增強固收類理財產品3月17日凈值為0.9910。
3原因股票債券市場調整等因素導致回調
近日,包括工銀理財、中銀理財、交銀理財、興銀理財、浦銀理財等在內的多家理財公司發布公告,呼吁投資者在震蕩行情下,理性看待產品凈值波動,并解釋了近期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加劇的原因。其中,建信理財3月15日表示,今年以來,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明顯加大,對部分理財產品凈值帶來一定影響。工銀理財也在公告中稱:“2022年開年以來,國內外權益市場波動加大,尤其是進入3月份以來,股票市場短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債券市場收益率也在低位震蕩后上行了接近20bp,債券資產估值相應出現回調。”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資管新規實施后,估值方法切換和信息披露方式改變也使銀行理財產品能更真實、及時地反映市場行情,從而呈現出來的凈值波動更明顯。”青島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向記者分析時表示,資管新規實施后,監管要求采用市值法估值,資產價格變動將直接反映在產品凈值中。此外,相比理財業務發展初期,現在資產管理機構需要定期及時披露產品凈值,投資者可以隨時感受到投資理財產品的凈值波動。
4建議要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
3月15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和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特向理財產品投資者和銀行業發出《銀行理財投資者教育保護倡議書》,呼吁引導投資者深化對理財產品的理解,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正確認識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投資基本原則,理性看待市場波動,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如果投資者難以忍受負收益的情況,建議考慮后期調整自己的理財配置,多考慮類似于固定收益的定期存款或者大額存單這樣的投資方式。”上述青島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表示。
與此同時,近日,多家銀行也發布了致投資者的一封信,從信的內容來看,各家銀行理財公司都傳遞了看好中國證券市場的信心。“市場的短期震蕩不會改變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向好的趨勢,產品凈值的短期回撤也不會改變理財產品中長期的穩健定位。”近日,交銀理財在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中表示,“‘真凈值’時代,并不意味著理財產品風險的提升”。
“身處變化的時代,面對震蕩的市場,我們胸有驚雷,面如平湖的底氣是什么?這源于我們對市場的細致分析和對中國經濟向好發展的信心。”匯華理財在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中則表示,從長期來看,市場每次的下探調整,都將孕育新的投資機會。中銀理財則建議投資者相信專業的產品管理人長期持有,才有更大概率在投資中獲得正收益。匯華理財也建議,要科學、均衡地做好家庭資產配置,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只有合理的資產配置方案,才能在市場下行時幫助大家具備足夠的耐心和良好的心態,為市場的下一次“沖鋒”攢夠砝碼。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表示,近期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不確定因素較多,海內外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必然對銀行理財市場特別是權益類產品產生一定影響。此外,理財產品打破剛兌后,產品估值方法從攤余成本法切換至市值法,產品收益會隨市場行情變化而調整。不過,現在凈值回撤的產品占比還比較小,并且多數回撤幅度不大。投資者應客觀看待凈值波動,并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產品、做好風險管控,樹立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