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的發展一直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近日,《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發布,隨著產業頂層規劃的出臺,行業迎來了新的催化劑。有分析人士指出,發展氫能產業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經之路,國家對發展氫能持積極態度,2021年以來氫能相關的支持政策頻繁出臺,行業有望在政策催化下迎來高景氣,成長可期。
近20股封漲停板
消息面上,發改委近日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善的氫能產業發展制度政策環境,產業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術和制造工藝,初步建立較為完整的供應鏈和產業體系。氫能示范應用取得明顯成效,清潔能源制氫及氫能儲運技術取得較大進展,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以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就近利用為主的氫能供應體系。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成為新增氫能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00-200 萬噸/年。受利好消息推動,3月23日,氫能概念股集體大漲,近20股封漲停板,板塊以超過3%的漲幅排在漲幅榜前列。
東吳證券分析師周爾雙認為,為加速推進我國氫能行業發展,國家、地方政府對氫能行業的扶持政策頻出;此外,疊加產業經濟市場廣闊,氫能融資項目數持續增長,相關企業加速布局,我國氫能行業發展將迎來加速期。
從產業規模看,光大證券分析師趙乃迪測算,到2050年,我國氫能供應端市場規模達到13027億元,制氫端市場規模可觀,氫能產業發展迎來新機遇。
就國內來看,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年制氫產量約3300萬噸,其中,達到工業氫氣質量標準的約1200萬噸,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全球第一,在清潔低碳的氫能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據中國氫能聯盟預測,到206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制氫產量將提升至1億噸,占2060年氫氣年度總需求的77%。隨著大規模的風電、光伏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下降,可再生能源制氫發展將迎來突破。
產業鏈發展提速
氫能產業的發展被業內集體看好。方正證券分析師張文臣表示,氫能是一種來源廣泛、清潔無碳、靈活高效、應用場景豐富的二次能源,是推動傳統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支撐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理想互聯媒介,是實現交通運輸、工業和建筑等領域大規模深度脫碳的最佳選擇。氫能產業鏈較長,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有望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光大證券分析師王銳認為,政策利好吸引社會主要資本關注氫能賽道,加大資本投入。據國資委披露,截至2021年6月,已有超過1/3央企布局氫能產業鏈,其他高端裝備制造公司亦活躍于氫能產業鏈的投資并購,研發項目有序推進,諸多關鍵技術進入試驗階段,未來國產化替代有望加速,降本與規模化應用形成有效正循環。
在氫能應用中,燃料電池備受關注。光大證券分析師趙乃迪表示,目前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迅速,我國在全球燃料電池客車和商用車細分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未來隨著燃料電池系統技術成熟以及成本下降,氫燃料電池重卡和乘用車規模有望快速擴大,可發揮氫燃料電池在長距離、重載領域的優勢。
張文臣也表示,氫能在技術可行性上,無論生產端、儲存不運輸端、還是應用端均已在可行性研究上有所突破戒運用。氫能在經濟可行性上,未來隨著技術發展和市場規模化,有望成本端大幅降低。燃料電池具備清潔環保、續航力強、充能速度快、噪音少等優點,并且氫能來源廣泛,長期來看,氫燃料汽車有望成為未來汽車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本報記者 林珂)